第八百零六章 转世之僧
诗,是使用汉字写的。
活佛见藏区的三岁孩童,能写汉字,还能作诗,这才信服,将其带回寺庙供养。
那首诗,一直放在布达拉宫中,我也正是看完这首诗后,才怀疑这个喇嘛,很可能会对武宗说,他就是朱允炆转世。
而凤姐儿收养的两个孩子,很可能就是这位自称中土高僧转世的喇嘛,在大明所生的后人。
也许他早就与武宗有过协议,想将自己的孩子暗中送给武宗,让其以武宗儿子的身份登基继位。
武宗当时很可能也同意了,还派了老拐前去护卫这两个孩子。只是不知为何,在喇嘛死后,武宗反悔了。
武宗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堂弟来继位,而只是把那喇嘛的孩子作为最后的秘密手段。
我想武宗可能是心存疑虑,就想把一切交给上天来做主。师兄若干的好,一切都好。
师兄若是无道昏君,就是天意要将皇位归还给朱允炆那一支,那人也就该是真的,他也认了。”
萧风所说之事,平平淡淡,看似寻常,可所有
人都知道,此事细思极恐,惊心动魄。
他若是想水,单是这个从头到尾都没名字的喇嘛的一生之事,都能单开一本书了。
一个落跑的皇帝,出家当了和尚,修成高僧,然后转世到了藏区,成了喇嘛。
又以喇嘛的身份跑回来,找到现在的皇帝,告诉他,我是你曾曾曾曾曾叔叔,你的曾曾曾曾曾爷爷欠我的债,你应该还给我的后人。
这是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啊,如果天底下讨债的人都有这份精神,世界上还能有老赖生存的空间吗?
但嘉靖此时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朱允炆出家为僧,他倒是并不怀疑,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隐姓埋名的办法,就是出家。
当然朱棣也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他在位的时候抓过很多和尚,一一甄别,就怕有漏网之鱼。
甚至为了防止朱允炆男扮女装,还搂草打兔子地抓了不少尼姑。由此可见,朱允炆长得应该比较秀气。
虽然朱棣最后也没能从和尚堆里找到朱允炆,但仍然有很多人相信,朱允炆一定是当了和尚的。
这好像是一个心理定式:只要是皇帝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或是官方说是死了,但吃瓜群众们不信,就一律认为是去当了和尚。
例如顺治,史书上明明白白地写是病死了,但老百姓一致摇头:我们不信,他就是去当了和尚!
例如李自成,史书上也记载其在战场上被地方武装杀害,但老百姓一
致摇头:我们不信,他就是去当了和尚,还是个花和尚,据说跟陈圆圆有一腿!
当然了,除了这种心理定式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传闻,也为朱允炆当了和尚一事增添了不少可信度。
这个传闻就是,朱棣杀入宫中,灭了火,发现朱允炆不见了。但是地上却有朱允炆的龙袍,还有一大堆头发……
龙袍可以理解,朱允炆要逃跑总要换身便服,要是穿着龙袍逃跑,连三环都出不去就得被抓住。
但头发何解呢?总不会是朱允炆担心宫外的托尼老师手艺不行,所以临跑之前先做个发型吧!
据说朱棣之所以认定朱允炆逃跑后会当和尚,也就是因为这一大堆头发,这个传闻有鼻子有眼的!
而且官方并没有出面辟谣,这也让此传闻愈发显得掌握了事实真相,成为千百年来的主流传闻!
但却从没有人追问一下:朱允炆放火烧皇宫,就算真的没把自己烧死,至少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吧。
一场为了让自己装死掩盖行踪的大火,不但没把龙袍点着,就连沾火就着的一大堆头发都没点着……
不管怎么说吧,嘉靖是相信朱允炆当了和尚的,但他怀疑的是,朱允炆为啥会转世到藏区去。
“师弟,那首诗是怎么写的,何以让你怀疑此人会自认是建文帝转世呢?”
萧风像哆啦a梦一样,又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来,显然是从某个册子上撕下来的,还
带着锯齿,上面写着一首八句汉字诗。
“西来雪山千层迥,东望天门万里遥。
安步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德深不饮孟婆酒,道高能过奈何桥。
百官已登永乐殿,群鸟仍上建文朝。”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投票催更啊,等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