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崇平帝卫国公征战有功…诸卿以为如何封赏?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崇平帝卫国公征战有功…诸卿以为如何封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斗,声音因为心绪激荡而颤抖几许,问道:“范先生,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范宪斗面色也不大好看,说道:“王爷,事已至此,唯有向前看,先等英亲王他们回来吧。”

多尔衮此刻失魂落魄,如丧考妣。

不仅是多尔衮,整个大清国的王公贝勒高层,心头都恍若压上了一块儿大石。

什么入关南下,问鼎中原,在这一刻都成了镜花水月。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到了崇平十七年的除夕佳节,马上来到崇平十八年。

江户城,幕府宅邸——

此刻整座江户城,已经笼罩着新年将至的气氛,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其实也是过春节的。

贾珩正在设宴款待后光明天皇,这位天皇真正的名字唤作绍仁,此刻坐在下首,与贾珩叙话。

后光明天皇笑着看向那蟒服少年,说道:“家姐此刻还在路上,家姐曾经说,卫国公写的那三国话本,乃是一代英雄。”

这几天,他已经打听过了,汉朝皇室根本不会让外族番邦之女进入皇室,成为王妃。

贾珩点了点头,清声道:“明正天皇过誉了。”

后光明天皇道:“卫国公,家姐其实对卫国公一直仰慕有加,不若再见上一面,当面请教三国话本一些疑惑之处。”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这个…不太合适吧。”

后光明天皇道:“只是简单见上一面,卫国公不要误会。”

贾珩闻言,摆了摆手,道:“没有误会。”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后光明天皇有一种拉皮条的既视感。

后光明天皇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其他。

待后光明天皇离去,贾珩也回到书房歇息,开始思量接下来之事。

战事既了,但善后事宜完成,就该返回登莱,或者在天津筹建海军,不过在此之前,可能还要回一次京城。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就是崇平十八年的正月十六,也到了崇平帝新年伊始的一次大朝。

回首而望,可见整个崇平十七年在大汉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迅速度过,自江南、安徽、河南诸省,再到湖广、巴蜀、东南三省,如火如荼。

尤其,自秋粮征收以后,大汉国库一下子丰殷起来,新政逐渐显现出威力,而原本士林舆论对新政的攻讦之音,一下子也彻底消失。

大汉,神京城大明宫,含元殿  崇平帝正在召集一众内阁、军机大臣并六部尚书,商议军情,殿中众人都是济济一堂,开始叙事。

发生在倭国的战事已经在神京城发酵了许久,而大汉文武群臣以及臣民都在讨论着这场战事。

崇平帝正在御案之后阅览着贾珩递来的奏疏和军报。

军报自是关于贾珩从山东登莱出兵,在济州大胜以及朝鲜国王重新投效大汉,愿为藩属之臣的经过。

崇平帝面色振奋,语气之中难掩喜悦之意,说道:“贾子钰这次歼灭女真八旗精锐,自此战以后,辽东女真已失精锐二分之一多,反攻优势已具,收复辽东只是时间问题了。”

下方的内阁阁臣,李瓒、高仲平等臣,面上也见着一抹喜色。

高仲平是过年时候,入京述职回来的,东南诸省的新政已经步入了正轨,高仲平要在不久之后前往两广,对大汉新政最后一块儿地界开展工作。

而刑部尚书赵默、翰林院掌院学士陆理等人,眉头却蒙上一层凝重。

经过此战以后,卫国公愈发势大难制了。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一众朝臣,道:“诸位,贾子钰这次提出要在倭国的江户驻军,诸位觉得如何?”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面色肃然,开口道:“圣上,驻军劳民伤财,路途迢迢,多有不便。”

崇平帝沉吟道:“戴权,将卫国公的奏疏给在场诸位大臣念念。”

戴权应命一声,然后展开奏疏开始念诵起来。

其名:“上奏安平倭岛之奏章。”

贾珩的这封奏疏,也被后世研究古日本江户战史的学者称为《卫公奏折》,其中很多名言为历史学家反复玩味。

其言:“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我大汉欲谋万世之基,当宽以待民,示外夷于强,谓之掠外而奉养于内,自崇平十五、崇平十六年,东南、粤海钞关开设以来,百姓士民,举家舍业,拓海经商,自始士绅欢颜,藏富于民,内陆如河南河北之民而不加赋而财用饶,纵灾害频仍,屡兴刀兵,然国库尚能自给自足,不见窘困,何也?汲海贸之利耳。”

“如能以海贸之利,业成国库财源五分之三,大汉将永不加赋,乃至废除民赋,可渐除掠民治乱循环之厄,是故,以海贸关税奉养天下臣民,乃朝廷长治久安,社稷万世不易根本之策也。”

正如后世废除农业税,那是工业税以及商业税的增长,渐渐不需要民脂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