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变故
“少主,曹魏已有世家于暗中寻至且留书于芳,欲商购精盐之事,吾等现今是否要与之合作?”糜芳将那颍川陈氏留与自己的书信交予刘禅。
颍川陈氏是曹魏的一流高门世家,崛起于陈寔时期。陈寔及其子孙在曹魏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
刘禅览罢那封书信,心中暗自筹度:“今是建安十六年,四月中旬,距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尚不足三月之期,这个时间点来和我们私自商议精盐到底有无他意呢?”
刘禅心下踌躇难决,欲往与先生相商,遂对糜芳言:“二舅,今曹魏局势尚不明朗,吾等切莫轻举妄动,待阿斗与先生议之,而后定夺。”
“是,少主。”
糜芳与刘禅行礼退去之后,刘禅执起那封书信,径直往诸葛亮处寻去。
“先生。”刘禅如往常一样恭敬行礼。
诸葛亮自繁忙的荆州政务中抽离而出,抬眸望去,本是一脸肃穆不苟,刹那间,眉梢眼角尽展温柔。
“阿斗,可是遇着些许困扰之事了?”
刘禅款步轻盈,行至诸葛亮身侧,跪于席上而坐,而后将手中那封书信呈予诸葛亮。
“先生,此为曹魏颍川陈氏暗中予糜二舅之书信,先生且先看看。”
诸葛亮接过那封书信,详加阅览一番后,把那书信搁于书案上,执起旁侧的羽扇,轻轻摇晃起来,蹙眉沉凝而思。
“少主,此或为吾等介入曹氏宗族与曹魏那些世家关系之良机。”
“曹操于今岁开春,遣司隶校尉钟繇讨伐汉中张鲁,欲经关中。关中诸侯马超、韩遂等俱疑皆反。就于数日前,亮获确切之讯,曹操正广调粮草,欲亲率大军征关中。”
“值此际,曹魏那些世家有暗中与吾等就盐之事有所联络者,乃曹氏宗族与彼等世家大族相互博弈之后,妥协所致。吾等可与之相商谈。”
诸葛亮不疾不徐,为刘禅分析着当今之天下大势刘禅极其专注地听着,终至面色明悟,深以为然地点头。
“多谢先生开解,阿斗已然明了!阿斗这便先行去忙,就此告退。” 言罢,刘禅旋即面带欢颜起身,朝诸葛亮躬身行礼毕,匆匆往书房门外趋行而去。
“阿斗。”
刘禅方行至门口,忽闻诸葛亮一声唤,瞬间止住脚步,回身疑惑而望诸葛亮。
诸葛亮悠悠而起,手中羽扇轻摇,徐步缓行至刘禅跟前,那深不见底的明眸,带着些许探究之意,凝望着刘禅。
“城中近几日命案频发,阿斗可知?”诸葛亮声音平和如水,好似在陈述一个事实。
然此平和语气传入刘禅耳中,却非那般意味。
“啊?是么?先生,阿斗不知,阿斗这几日白日,皆在攻读书卷,抑或与季阳兄长外出嬉游,不曾听闻此事。”刘禅面上惊讶,其语气恰宜,全然一副初闻此而心生讶异之态。
诸葛亮微挑剑眉,语气仍平和如初,继续言道:“然巧的是,那些横遭非命者,皆为江东细作。”
刘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颔首言道:“诚乃巧矣!或为县尉于处置城中治安之时,不慎擒得一人,继而顺藤摸瓜,揪出大批之众吧”
诸葛亮微眯双眼。
“亮已询问县尉刘敏,他言,数日前,城中及周边乡里皆安,仅数毛贼因无食而盗佃主铜钱,俱已擒拿归案,皆白衣之身。”
诸葛亮向前一步,目光幽深,紧盯着刘禅,语气有些狐疑:“此些时日频发命案,犹平地生波,毫无征兆与头绪可寻却偏于阿斗被江东掳去归来后发生,且皆为江东细作”
言至此处,诸葛亮顿住,再进一步趋前,眸光愈发幽深,狐疑审视之态愈显,因身高之差,居高临下逼视刘禅,口中幽幽吐道。
“阿斗当真不知?”
刘禅不停地在心里为自己打气,告诫自己——不要慌,不要怕,死不承认,先生不会拿你怎样。
其实,就算他承认了,诸葛亮亦不会拿他怎样。
就刘禅的身份而言,他们是刘备的臣子,亦是刘禅的臣子。主上欲行何事,臣下唯有听命竭力佐之。若欲为之事,有悖时宜,乃至伤天害理,臣下则有谏臣直陈规谏。然此一事乃好事,为内部肃清江东细作。即便刘禅擅自逾越律法程序,径直杀人,亦无妨。
然诸葛亮欲知晓的是,为何刘禅既知有江东细作,不于初时寻他共商对策,而独自直面应对。细作皆是无情狠辣之徒,万一他不敢想,亦不愿想。
“先生若不信阿斗,自可询问季阳兄长。”刘禅嘟起小嘴,瞬间委屈盈怀,声若糯糕,娇软而诉。
诸葛亮眼见这样的刘禅,须臾心软,脸上肃冷的神情,亦化作一湾桃花水,幽幽暗自轻叹一声。
“罢了,非亮不信阿斗。亮乃主公之臣,亦为少主之臣,岂有臣信否主上之论。
亮实觉少主不当独置自身于危境之中,且古有云‘君子不立危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