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假途灭虢
还希望皇叔能够归还。”
刘备听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缓缓道:“子敬啊,你有所不知,我军初来乍到,根基尚未稳固,而荆州地理位置险要,实乃战略要地。若此刻交还荆州,恐怕会对我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鲁肃闻言,不依不饶地继续说道:“当初借荆州之时,只是权宜之计。如今形势已然发生变化,还望皇叔能看在东吴的面子上,早日归还荆州。”
就在这时,诸葛亮在一旁开口道:“子敬不必焦急,待到我军夺取西川之后,必定会如数归还荆州。”
鲁肃无奈,知道此行难以达成目的,只得说道:“既如此,还望皇叔与军师信守承诺。”
鲁肃带着满心的忧虑返回柴桑,向周瑜复命。周瑜听闻刘备不肯归还荆州,心中恼怒……
周瑜一听鲁肃回来后的禀报,心中大惊失色,连忙道:“子敬啊,你中了孔明之计也!”鲁肃茫然不解地问:“公瑾何出此言?”周瑜叹息一声,解释道:“他们名为借兵,实则是想探听虚实。如果我们真的去攻打西川,那就是给他们提供了可乘之机,让他们坐收渔利;而如果我们不去打西川,那就会背上言而无信之名,让天下人耻笑。这实在是一个进退两难之局啊!”
鲁肃听完周瑜这番话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他不禁懊恼地自责起来,觉得自己太疏忽大意了。但周瑜并没有过多责怪鲁肃,而是迅速思考着应对之策。过了一会儿,周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嘴角微微上扬,对鲁肃说道:“不过无妨,我已有一计,可以讨回荆州。子敬,你且再去一趟荆州,面见刘备和诸葛亮,就说我们本欲取西川,但考虑到他们可能会因此不满,所以现在决定不去了。只要他们肯归还荆州,我们愿意将其作为交换条件,并承诺永不侵犯。”
鲁肃虽然对周瑜的计策心存疑虑,但他深知周瑜的智谋过人,于是决定再次前往荆州一试。
鲁肃带着周瑜的计策来到荆州,拜见了刘备和诸葛亮。他开门见山地说:“刘皇叔、诸葛先生,我家都督说了,若你们不取西川,东吴便要去取,取了西川以做换回荆州的嫁资。”刘备听后脸色大变,他知道一旦东吴攻取西川,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危险。他急忙向鲁肃表示自己绝无此意,并保证不会夺取西川。鲁肃则趁机提出要求,希望刘备能尽快归还荆州。刘备面露难色,表示自己需要时间来处理此事。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诸葛亮却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鲁大人不必着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接着,他巧妙地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如果东吴强行进攻西川,不仅会引发一场恶战,还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同时,如果刘备此时归还荆州,那么他将失去立足之地,无法与曹操抗衡。最后,诸葛亮建议双方各退一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鲁肃被诸葛亮的言辞所打动,他意识到这场纷争并非无解,于是同意暂时放下争议,等待进一步协商。
然而,正当鲁肃准备离开时,诸葛亮突然叫住了他,意味深长地说:“鲁大人,此次事件皆是误会所致。若我等不能妥善解决,恐怕会影响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鲁肃听后,心中一惊,他明白诸葛亮所言非虚。如今曹操势力强大,唯有孙刘联手才能与之抗衡。若因荆州之事导致两家反目成仇,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鲁肃决定回去劝说周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周瑜在东吴焦急地等待着鲁肃的消息,心中暗自期待着此计能成……
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眉头微皱,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乃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名为取西川,实则谋取荆州。吾等可以将计就计。”
刘备急忙问道:“军师,如何将计就计?”
诸葛亮轻捋胡须,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说:“主公,我们可以假意应允,让周瑜出兵。然后在路上设下伏兵,让他知难而退。如此一来,既不会与东吴交恶,又能守住荆州。”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赞叹道:“此计甚妙!但需小心行事,切不可被周瑜察觉。”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主公放心,亮自有分寸。只要按计划行事,定能成功。”
于是,刘备派遣使者回复鲁肃,表示同意周瑜取西川。
鲁肃得报后,大喜过望,急忙赶回江东,向周瑜禀报此事。
周瑜听闻刘备应允,心中大喜,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哈哈大笑起来。他立刻点兵出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川进发。
周瑜带领大军来到荆州城下,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没有刘备的身影,也没有犒赏士兵的迹象。他不禁感到疑惑和愤怒。正当他准备下令攻城时,突然看到城墙上竖起了无数面白色旗帜。这让周瑜大吃一惊,心中顿生疑虑。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站出来对周瑜说:“都督,末将愿率一军攻打城池。”然而,周瑜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到城楼上传来一阵高呼:“周都督,诸葛军师已知道都督假途灭虢之计,请都督退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