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黄河百慕大
“紫竹,到底在哪能找到你说的这种黄河锦鲤?”
“黄河石门段禹王洞!”
紫竹很干脆地回道。
“具体位置在哪呢?”冯红林接着问。
“在陕晋交界处,当年大禹治水,改变了前人的治水方法,硬生生地在群山中凿出一条河道,疏通了河段,消除了黄河泛滥的隐患,并在此刻下了‘石门’二字。”
冯红林赶紧拿出手机,用导航搜了一下:“据此1300多公里!”
“紫竹,想捉住黄河锦鲤,有啥窍门儿?”
“具体方式方法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这种鱼十分有灵性,而且寿命极长,对了!你不问,我差点忘记提醒你,黄河锦鲤寿命越长,身上的鳞片愈发乌黑,其阳性越好。”
“情况不太妙啊!”一侧的冯红林喃喃道,“网上说石门一段黄河水特别深,平均深度达到了六七十米,这怎么捉呀!”
紫竹回道:“据说黄河锦锦鲤最喜欢红枣,而且好奇心极重。”
对于阴间的汽车,1300公里倒也不算远,不过四个小时的路程,只是听紫竹的描述,这种鱼并不好捉,就算是到了龙门,找到了禹王洞,也不一定能捉到。
冯红林非要陪我一起去,我没让。
此行肯定得使用一些非常手段,他跟着的话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不方便。
我给杨玉静打了个电话后,立刻出发了。
好在阴司的车具备强大的导航能力,四个小时后,汽车停到了一片悬崖峭壁间。
我还在车上睡了一觉。
车停下后,坐在车里,就能听到如雷鸣般的河水声。
我走到河边,放眼望去,两侧的河段还真的像是把一座山从中间劈开,凿出来的。
环视四周,我看到了对岸岩壁上刻着的“石门”两个字。
看得出这两个字刻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已经有明显的风化痕迹。
这里就是石门,禹王洞又在哪呢?
我顺着河边往前走,寻找河边的山洞。
一口气走了十几分钟,并没有找到一个山洞。
正当我有些急不可耐时,看到两个背着竹篓的老头。
俩人手里都拄着一根木棍,看样子像是采山货的当地人。
我赶紧从乾坤袋内掏出一盒烟,抽出两根,挤出个笑容凑过去。
“两位大爷,你们好啊!”
两老头上下打量了我一遍,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老头问道:“小伙子不像是我们本地人,来旅游的?”
我赶紧递上烟,笑着点了点头:“对!很喜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来石门河段瞅瞅,挺奇怪的,这附近怎么没有游客?”
另一个老头回道:“小伙子,这里又不是景点,都是山路,还蜿蜒盘旋,外地人不好找,你是怎么找来的?”
我尬笑一声:“误打误撞,这不是也迷了路,正想向两位大爷问问路呢!”
“奥!要么你跟我们一块下山吧!我俩正好回家。”
我赶紧摆摆手,装着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是鲁北的,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没逛够呢!”
山羊胡子老头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表情,反问我:“这里光秃秃的,除了石头就是水,有啥好看的?”
“听说这附近有个禹王洞,我咋没找到呢?想看看禹王洞,再回去!”
听我这么说,俩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小伙子,你是听谁说这里有禹王洞的?”
“一个喜欢旅游的朋友,是网友,就是你们当地的!”
山羊胡子老头再次笑了笑:“你被人忽悠了!据说3000年前这里的确有个禹王洞,是当年大禹治水时暂时居住的地方,只是后来这个洞被水淹没了,之后的人从来就没见过。”
听他这么说,我心顿时凉了一半。
本来愁的是怎么下水捉到黄河锦鲤,现在看来,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听这语气,我连禹王洞都未必能找到。
可是转念又一想,紫竹的话绝对可靠,阴司的汽车也不可能找错地方,也就是说禹王洞应该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这附近。
荒山野岭的,好不容易碰到两个当地人,我不想错过这机会,便继续和俩老头“墨迹”。
“小伙子,我们都七十岁的人了,还能骗你?”
“真没有你说的大禹洞!”
我干脆又拿出一盒煊赫门,一人递给一盒。
“小伙子还真实诚!”
拿过我手中的香烟,俩人干脆顺势坐到了脚下的大石头上,悠哉悠哉地抽起烟。
“大爷,这附近河段有没有发生啥奇怪的事?”
一听我这么问,俩人来了劲儿,像是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开始口沫横飞地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