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月似钩
风筝缘院士析内情 追思涌王爷憾昨昔
来书院这几日,朱宸濠每天很早就会出去,至晚方归,似是很忙碌。
还是同之前一样,他不再找陈玉说话。偶尔进出门碰上,陈玉向他行礼,他也只是淡淡看她两眼就离开。
陈玉早已习惯,这样清清静静也很好。只是她没有想到,朱宸濠前来相会的人竟是应叔父。
她觉得自己最好还是躲着些,避免再被叔父看到。是以,得空她就跟梅香一起出去到处逛。
应是朱宸濠提前交代过,她和梅香出门卢平并不阻拦,只是会多派一人跟上。想到这里,陈玉很感激他。
这日出门,正巧赶上镇上集市。街上很是热闹,推车摆摊倒卖货品的商贩很多。各色物件制作精美色彩鲜艳。
时节入四月下半,已经开始有人摆出端午节一应驱虫辟毒之物。还有各种不同样式花色的香包香囊,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满大街也弥漫着艾草和菖蒲的香气。
上次这样闲逛是在什么时候,陈玉早已记不起来。再回忆,也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江南民俗异与北方,摊位上有好些陈玉不识的什物,梅香都一一为她解惑。
见她很感兴趣,梅香道:“姑娘,这都不算什么,待到端午当日,才是热闹!有祭祀屈原大礼,有大龙船,还有当地大户组织的划龙舟比赛,那才叫好看呢!”
“原来端阳可以这么热闹!”
北地偏寒,端午氛围并不浓厚。没想到,在江南气氛这么热烈。陈玉突然有点明白,朱宸濠为什么要带她来这里。
路过一处小摊时,她停下脚步。
宽展的竹架上,挂着画好的各色各样的风筝。摊位上摆着的,是没有上色的空白未成品。
陈玉看到架上那只红通通的大金鱼风筝,视线便再也挪不开。
她买下一只同样式的空白金鱼,就和梅香回去了。
待整理好画具,她开始细细涂描。每一笔、每一划,都跟记忆里的线条一致。
自父亲出事,生前友人多畏惧皇权,并无几人肯替他说话向皇上求情。
这原也是情理之中,谁人不是一家老小妻子儿女一堂。身不由己,当然自保为上,怎能轻易犯险。
可怜父亲生前仗义助人,为友人多有得罪朝中奸佞。才会致升迁困难,遇事被落井下石。只有时任礼部尚书的应墨林仗义执言,力争辩护。可惜,也因此惹怒圣上,屡遭斥责。
定是因为这些,应叔父才黯然辞官远离朝堂。一身本领只能付诸于书院。
可既然历经磨难,她终于又得见故人,难道连最基本的当面道谢致歉都做不到了?
就算不是为自己,也要替父亲表明心意。父亲是绝不愿意看到她现在躲躲闪闪的样子。
笔下每多填涂一处,她的念头就多坚定一分。
第二日,应墨林未进书院大门,就看到半空中飘荡的大红金鱼。他开始并未在意,待距离靠近,看到鱼肚上的几瓣梅花,他骤然停步。仔细辨认后,他朝那边疾步奔去。
一路上,他不停质问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难道真的是老眼昏花,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还是因为时过境迁,自己把这些过往都给淡忘了?
待应墨林拐过一道院墙,看到风筝果然是那个小书童放的。现下再见她,竟是无比亲切。
见应墨林前来,陈玉将风筝线团交与梅香,上前向应墨林作揖行礼。
那年开春,应家送来的礼箱里小心地安置着一只绘制精美的大风筝。随送的书信中,应叔父道明这是应家婶婶亲手绘制,专门送给她的。上面还有婶婶用母家独传的梅花篆字为她题的名字。
她久闻这种字体神秘精妙,欣喜之余便勤加临摹。没想到,会在这里用上。
望着面前之人,应墨林内心感慨万千,只是碍于有人在场不好多言。
“这位小哥,前日宁王来老夫处,对几幅字画很感兴趣。老夫这一过来才想起,把它们落在了书院,烦请这位小哥与我同去一趟如何?”接着他又故意唏嘘掩饰:“年纪大了,出门就忘事儿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
“要不我随院士过去吧!”梅香见状赶忙道。
陈玉转身按上她的手:“你留下吧,我去去就来。”而后眼神示意她,梅香这才作罢。
随应墨林入书院内堂后,应墨林开门见山:“好了,现下没有旁人。你可以说出你是谁了!”
陈玉伏地跪下,道一声“应叔父”后,眼泪流了出来。
“好孩子,快别哭了,起来坐下说。”应墨林赶忙让她起身。
她依言起身落座,拭去泪痕:“前日初见时,小月已识出叔父。却拖延至今才相认,请叔父见谅。小月并非有意隐瞒,实是不愿再拖累叔父。当年,叔父直言为家父辩解,才会被皇上贬斥。之后又辞官离开朝堂,小月实在愧于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