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李福生之事
李家三年前曾经将李福生送到田夫子家念书,由于李福生毫无基础知识,只能进入启蒙班学习。
仅仅不到三个月后,李福生就被关夫子退学了。
原因是他盗窃!
李福生不仅偷走了同窗的钱财,甚至连夫子的书籍也不放过,并将其拿去变卖。
这种行为简直是胆大包天。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们非常珍视自己的书籍,因为这些书中记录着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心得,绝对不能让他人看到。
关夫子整理书籍时,发现有几本不见了,却始终找不到它们的下落。
有学生见到关夫子四处寻找物品,便好奇地询问他在找什么。
关夫子询问他们是否拿过他的书,众多学子纷纷摇头,表示他们刚刚开始启蒙,连字都认不了几个,怎么会拿走夫子的书呢?
又过了两天,一名学子告诉关夫子,说他曾看见李福生偷偷进入过关夫子的书房,出来时怀里鼓鼓的,不知道藏了什么东西。
关夫子并没有立刻去找李福生质问,因为他知道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无法证明李福生偷拿了东西。
仅仅是怀疑并不能成为指控的理由,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那就会变成一种污蔑和诽谤。
所以,关夫子选择保持沉默,并暗中观察李福生的举动,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线索。
也许是李福生多次成功偷窃而未被发现,使得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他趁着关夫子上茅厕的时候,再次潜入书房行窃。
令李福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关夫子其实只是假装去上茅厕,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抓住他的把柄。
当李福生从书房里出来时,他惊恐地发现书房门口不仅站着关夫子,还有田夫子。
他吓得几乎尿裤子,怀中的书籍也掉落下来。
此时,人证物证俱在,无论李福生如何辩解,都已经无力回天。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福生无法抵赖,只好乖乖地承认了自己的偷窃行为。
关夫子和田夫子听到李福生的坦白后,气得脸色铁青。
他们对李福生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当即决定将他开除出学堂,并且永远不再录用他。
这个决定意味着李福生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关夫子本不想将事情闹大,只想让李家将偷走的书籍赎回去,这事便可以了结。
李家觉得丢尽了脸面,为了平息此事,还是照办了,赎回了那些被李福生卖掉的书籍。
村里的人们却不知道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
他们只看到李福生仅仅去读书了短短几个月,就被学堂开除回家。
一些好奇的村民前往李家打听情况,李家总是闪烁其词,不愿意透露太多细节。
这种态度反而激起了村民们更强烈的好奇心,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有人说李福生实在愚钝,根本无法继续学业;还有人认为他肯定犯了严重的错误,以至于被夫子赶走。
直到有一天,一个与李家关系密切的人不慎泄露了真相,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福生是因为偷窃而被学堂开除。
这个消息一经传播开来,整个村子的气氛顿时变得异样起来。
人们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李福生,对他指指点点。
李福生本人也感到无地自容,整天躲在家中不敢露面。
众人对李家的行为嗤之以鼻,李家做过什么事,大家心里都清楚。
要不是都是一个村里的,看在邻里乡亲的面上,真不想给她留什么面子。
一路上众人有说有笑地聊着家常,李家婶子偶尔嘴贱几句,众人实在看不下去便又开始怼她。
对面人多势众,李家婶子也只能自己生闷气。
终于到了县城,李家婶子一下车,快步走远了,还不忘回头朝着他们的方向骂骂咧咧。
宋河父子俩根本没有在意李家婶子的行为,径直朝书肆的方向走去。
这家书肆名为——万通书斋。
过去四年里,除了万通书斋有时会因事关门外,其他时间他们都会来这里购买草纸。
万通书斋的伙计已经熟悉了他们。
一进门,伙计就热情地迎了上来,笑着打招呼道:“哎哟,这不是宋小兄弟吗?好久不见你来光顾啦,我都差点认不出你了呢!”
宋怀玉微笑着回应道:“是啊,小哥,最近学堂事情比较多,所以来得少了些。”
宋河在一旁微笑着对那伙计道:“小哥,还是老样子,麻烦你先帮我拿些草纸过来吧。”
那伙计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取来了草纸。
宋河付完钱后,宋怀玉便迫不及待地走进书斋里面去,开始认真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