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夜色如墨
染墨的思绪又回到前世那凄凉而无奈的童年岁月。儿时的经历和感受往往让人一生都刻骨铭心。
边疆地区人烟稀少。倏一入夜,镇子里便死一般的沉寂。到处黑黑幢幢的。高高低低的土坯房隐藏在夜色中,宛如一座座坟包。偶尔传来几声怪异的响动,更是平添了几分惊悚。
灰暗破败的小土屋,斑驳落尘的泥灰墙,破损漏风的门板。门外也是一片废土残垣般的萧条之景。
小孩子最怕的就是夜的黑。妈妈带着孩子寄居在这里,忍受着夜晚黑暗营造出的孤寂感。染墨以为一到晚上,世界上的人就都消失了,只剩下她和妈妈。
后来她们搬到妈妈单位大院的宿舍,是砖瓦砌成的房子。比土房区强了不少。小染墨心想这下不用害怕了。
屋里朝北开有一人高的方框交叉的玻璃窗,非常亮堂。就是刮大风时,整面玻璃窗都被吹得呼呼作响,像是要散架了。
宽阔的场院也挺适合小孩子奔跑撒欢儿的。大院里每个角落都曾留下她的足迹。
住大院的人很少,屋子常年空着。仅有的几户邻居像候鸟一样,短暂停留后又不知所踪。本来庆幸能有近邻呼应,没想到偌大的场院还是成了她们一家的大院。院外也空旷少人。离最近的住家户也得七拐八绕走好长时间。
白天很冷清,空气里都是清冽萧索的气息。澄阔的天宇下掩盖着了无生气的仓库和住房。风儿呼呼刮过地面,撕碎这如同静态般的画面。
几丛枯草在狂风中呜咽和自生自灭。没有人关心它们。独自伫立时,感觉就像是这穹宇下唯一的人儿。
天一黑,妈妈和染墨就把门关牢,插上插销再抵上一根棍子,早早熄灯睡觉。睡不着的时候,就在黑暗中静默坐着,或者倚在妈妈怀里听她讲故事。
屋外悄无声息,无论夜色如墨还是月光如洗,都让人心里隐隐不安。太过寂静的时候,对明亮的月光都有一种恐惧感。
扒着门缝往外窥去,空无一人的大院里,惨淡的月光倾泻在大地上,折射出幽幽寒气,有股莫名的瘆意。
不远处奇形怪状的土石块垒,像是隐藏着幽暗的眼睛。幻觉间似从石堆里突然跳出个白毛怪物来,一颠儿一颠儿地向她们奔袭过来。猛然间又变幻成一副邪恶面孔,发出阴冷的呼啸。
有本小说描写的就是类似光景:惨白的月光映照着精变恶人阴冷的面目,手持杀器步步逼近,用内力横扫面前阻挡物,躲在暗处的猎物瑟瑟发抖。那是多么令人窒息的诡境和氛围啊。
每到这时,她就把头往妈妈怀里钻得更紧了。晚上有时吓得睡不着觉。
小染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家中人多,越多越好。人多才不会害怕。
她幻想着所有能想到的家庭成员及亲戚,爷爷奶奶、舅舅姨妈、表哥表妹等,还有远道来的客人,大家同住在一所大房子里。她为他们安排好房间,开展游艺活动等等。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这是小染墨梦想中的天堂。
小染墨最害怕的就是妈妈突然不见了。妈妈就是自己的全部。在这个荒凉的小镇和冷漠的氛围中,失去妈妈的呵护和壮胆,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遇上刮黄风天气,漫天黄沙席卷而来,呼啸的风声犹如鬼哭狼嚎一般,听得人抓心挠肝,仿佛要将一切吞没。
当年仅五岁的孩童不得不独自站在空旷无人的街头,迎着风沙哭喊着找妈妈的时候,那是一种何等凄凉的情景。小染墨仿佛成了一个弃儿。
屋里屋外一样的世界。没有人气儿,没有炊烟。
空旷的屋子里,昏黄的灯光闪烁不定,钟表发出的冰冷的嘀嗒声令人心悸,仿佛一个硕大而空洞的眼神正注视着自己。
这算是染墨儿时最常见的诡异情景了。
她扑倒在和妈妈一起睡的小床上。那里还留有妈妈的气息。她把脸埋在枕头上,轻声抽噎起来。妈妈,你在哪里呀?快点回来吧!
这种孤独落寞感伴随她很多年,以致待人处事上也束手束脚,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是别人排斥或排挤的对象。与家人之间也产生诸多隔阂。
一如“背影”这种情境,触及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怀。在她心中,也常有一些类似情形闪现,可惜却不是某人笔下的那种温情款款,而是充满另类伤怀。
也许是爱耍小性,又总认为别人亏欠自己的多,在这种情境中,往往是她甩给别人一个负气离去的背影,独留下那人在原地,或茫然,或憔悴。
她每次放假回家准备返校时,病中的母亲就在身后颤颤巍巍地目送着她。她感到心酸,强忍住不回头。
有时也会跟母亲吵嘴。又有点懊悔和于心不忍。我本柔肠,奈何伤人之心?
母亲在外面受了气会骂胞姐,胞姐则骂她撒气,而她呢,只能去对那些花花草草、小猫小狗——施予她的怜悯和呵护,希望同样弱小的它们不要像她一样悲伤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