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尤其是皇帝与将领之间的关系更是紧张。国家需要农民种地交税,需要士兵用命打仗。然而朝堂之上却没有人为农民与士兵谋福利,反而想尽办法压榨他们。于是农民不愿种地了,士兵也不愿从军征战了。国家的实力因此逐渐衰退。明朝的灭亡一半责任在于封建王朝的客观规律,而另一半责任则应该由林小风和这些儒生共同承担!
林小风深知这些人并非真心认错,只是为了苟活而已。想清楚这一点后,他的怒火如同火山般爆发出来:“顾朝生!”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彻整个皇极殿。
“臣臣在。”顾朝生是一位年轻的官员,面容俊朗,眼中闪烁着聪明和狡黠的光芒。他正在一旁看热闹呢,被林小风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他谨慎地用眼角余光看向林小风,见其怒意并不在自己身上后才松了口气。
“你去和郎指挥使一起去查一查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官员。凡是与我说的情况不符的官员都不需要请示我就可以直接抄家拿人。你们互相监督着务必核实清楚后再将抄得的家产交给户部处理。如果有人敢袒护或者出现错漏的话就地正法!”林小风的声音如同寒冰般冷酷无情。
“是是!”顾朝生哆哆嗦嗦地磕了个头后便跟在郎继武的后面飞速逃离了皇极殿。他有种预感:当年那个扫除魏忠贤的林小风又回来了,而且比之前更加狠厉。那次他只针对魏忠贤的阉党而这次皇上针对的却是所有人!他在庆幸自己捐钱之余又感到有些害怕,因为他的家产还颇为丰厚呢。
随着郎继武和顾朝生的背影逐渐消失,林小风终于松了口气。关键时刻还是得靠锦衣卫和东厂啊!明朝的皇权并不是一家独大的,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制约。以军队为例吧,京师除了勇卫营之外,林小风能独自调动的军事力量就只有锦衣卫和东厂了。其他军队的调动则需要诸多繁琐的手续:首先皇帝需要和内阁商议完毕并由内阁拟出圣旨;然后内阁和司礼监分别盖章签字;接着内府御马太监持圣旨信物前往兵部调兵;兵部确认无误后再按照旨意配齐人员与物资并移交给五军都督府;最后由某位都督确认无误后才领兵作战。中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话其他部门都不会理睬你的请求。这也是太监们即便权势滔天也无法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权啊!连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太监们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望着郎继武和顾朝生远去的身影,王正治彻底绝望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林小风的性格会突然变得如此决绝。之前他还优柔寡断的呢,现在却变得雷厉风行了。他茫然地看着内阁首辅汤兴家,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然而,汤兴家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深知自己已经无法再为王正治做些什么了。林小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被点名的官员都会接受调查。而这些人的身份一个比一个尊贵:有内阁首辅汤兴家、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尚书成庆华他们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而这场风暴的源头,正是那位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冷峻的皇帝林小风。
除了成庆华之外,众臣的神色各异,恐惧与不安在他们之间蔓延,犹如野火燎原,无法遏制。这不仅仅是因为皇帝林小风那雷霆万钧的怒意,更是因为成庆华那份敢于直面真相、不畏强权的勇气,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内心的怯懦与自私。
汤兴家,这位内阁首辅,平日里威风八面,此刻却如同霜打的茄子,与兵部尚书张缙彦一同踉跄走出班列,膝盖颤抖着跪伏于地。他们的眼神中交织着哀求与绝望,仿佛两只即将被暴风雨吞噬的小舟。还没等他们开口乞求那渺茫的宽恕,林小风已轻轻抬手,制止了他们的哀求,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整个大殿都为之静默。
“各位大人不必着急,先从王侍郎开始处理。”林小风的声音冷静而深沉,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判决之音。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决绝,让所有人心头一紧。锦衣卫和东厂的效率,他们是知道的,一个时辰,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王正治的心中,仿佛被一块巨石压住,沉闷得几乎无法呼吸,公正?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何谈公正?
汤兴家眯缝着眼睛,企图从林小风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中捕捉到一丝转机。他深知,无论朝廷的财政是否真的困难,林小风都会以此为借口,对他们进行彻底的清算。既然如此,退一步,或许能保住性命?他心中盘算着,舍弃那累积了数代人的家业,辞去这光鲜却危机四伏的官职,回归乡里,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于是,他向自己的党羽使了个眼色,那是一种混合了无奈与决绝的信号,随后,他颤巍巍地向林小风磕头,声音中带着几分嘶哑:“陛下想要抄臣等的家,臣愿意献出全部家产,辞去官职,回归乡里。”张缙彦也随之跪伏,重复着同样的话语,他们的背影,显得格外凄凉。
然而,林小风的回答却如同寒冰封心,“不准!”他的声音坚定而冷酷,仿佛能冻结一切希望,“朕一定要查明真相,给你们一个公正的裁决,到时候再辞官归乡也不迟!”这句话,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