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斜影(四)
,给他添乱了。”
她走到面前,半信半疑,瞅了我片刻。
刚好家中老奴远处跑过来,气喘呼呼:“主子家快回去吧。宫里来人了,大公主又犯起病,大吵大闹,要喜姑娘进去陪呢。”
一定是绿桃得知昨晚的事,着急找人商议。我的眼珠只转过半圈,随即对上更狐疑的对视。
母亲装作随意解释:“公主同喜儿一块长大,任性撒娇都找她。宫中寂寞,所以两个女孩常一起玩。”
南宫姑娘收回目光,冷冷说:“差点忘了,旧主还有女儿留在内宫。他是有福气的,棺材盖前还有女儿哭呢。”
我能分辨她语气内的凉意,默默攥紧手心。
“二位,”转过身,她又笑吟吟,“闲暇时来国公府作客。姑奶奶是戎衣会的会首,她老了,要找人交班呢。”
我无心与她磨时间,立刻同母亲坐车离开。既然不能求助娄柱尘,只能由我们母女前往。平康大妃为何要抱走孩子,如果他们想光明正大过继,新君会同意么;又或者偷偷养大,这要但多少风险,还不如交还给我,放在民间比放在宫内安全。昨天真不该稀里糊涂把孩子交走,我要如何面对绿桃,又如何同玉溪夫人交代。
“阿娘…”埋头于母亲怀里,额头的温度烧得厉害,脉搏飞快跳着。
“喜儿,一会儿我来处理。你不要说话。”母亲安慰我。
平康王府连通皇城西门的支路,是座很幽深的大宅。王爷生来残疾,先前的两代主君对他十分优渥,封赏过信田庄的大片良田树林供他取租;每年上贡的大枣核桃,皆留上品磨制药膳,丞相府若得一份,平康王府必得两份。算起辈分来,王爷是新君单立的堂兄。他的父亲是庆禧老主的胞弟,可惜死得太早,清明游船在船尾滑倒,脑袋撞到桅杆,抬回宫后一命呜呼。
不似丞相府的大门对闹市而开,平康王府的正门对面是所寺院。众人敬畏佛祖,不敢大声喧闹,整条街自然冷清。我们的马车停在路边,台阶子上皆是雪,无人扫雪,看来也很少有人出入。母亲和老奴去叩门,而我朝对面望去。两株老树拢住寺院,寺门更冷清,门把上缠绕铁链又挂着锁。檐口下方是块破旧的匾额,却与慎,写这三个字是何意。
王府的管家来应门,母亲就招呼我过去。
“这座寺院里无人居住吧?”我好奇问道。
管家回答:“这条街冷清,人都从边门走。就如王府里的人,咱们平日也走大路那里的门。”
母亲示意不要多言。我埋下头,几步已到正厅。大妃很快出来相迎,她正在做活计,两指套着顶针。她的妹妹也来了,身穿葱绿裙袄,灰毛领衬着嫣红的腮,让安静的王府有些生气。她伸一伸腰,又舔舔唇,拿起茶碗喝水。
“这茶怪涩的。”她又吐吐舌头,似在和大妃抱怨。
大妃没有看她,只对母亲和我笑道:“为何生病还要出门?”
母亲随即按住我的手,也微笑说:“落下一件要紧的东西,特意亲自来取。”
大妃马上接话:“是了,原想送到府上。可是王爷的腿骨又犯病,给他针灸推拿半日,就把事情耽误了。”
她朝后看去,很快管家捧出一件圆柄竹篮。正是昨晚的食盒,我的眼睛盯着它,绝不会看错。
母亲没有接,可我迫不及待去抢。掀开一看,里面端正放着装牛乳的瓷碗。而且就是我带出门的那只。
她当然不会将孩子装在竹篮里还给我。
大妃对母亲说:“这女娃烧得脸飞红,赶紧带回去吧。”
我推开母亲的手:“大妃,让我看一眼孩子。”
燕娘听见,收起菱角镜子,寻问道:“孩子?什么孩子?”
我与母亲对视,我更加急迫。燕娘与他们同住,怎么会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
“大妃,孩子在哪里?”我开始提高音量。
端坐的女子收起眼角余光,和缓说:“喜儿,你病得糊涂。周娘子,我敬你们是客。可大姑娘在王府胡言乱语,会损伤两家的情分。”
母亲也站起来,伸手没抓到我,我却扯住燕娘的胳膊:“姐姐不知道昨晚送来一个孩子?就装在这个食盒里。”
我把食盒举得高高的,声如洪钟,燕娘一定觉得我疯了。
展眼四周,只有我面色通红,气喘如牛。
大妃冷静问:“周娘子,你亲眼见过任何孩子么?”
母亲没有亲眼见到,即使她相信我。口说无凭。更令我恐惧的是,孩子怎么凭空消失了。
“喜儿,我们先回去。”有个声音说。
“喜儿病了…”又有声音传来。
我没病。裹紧毛领还是冷。可我很清醒,走得比任何人都快。老奴在门口等着,我爬上马车,我要进宫找绿桃。
“不行,我们先回家。”母亲拦住我。
我指着大门内,愤怒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