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真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而这一切,曹子建还不知情。
此刻的他,正跟个没事人一般在一个摊位上吃着早点。
随着一碗面茶和几个馃子下肚。
曹子建付了钱后,便是往津门的东马路一带走去。
这都来津门了,事也办的差不多了,怎么也得逛逛当地的古玩市场吧。
当然,除了逛,曹子建还有另外一个打算。
那就是看看这一带有没有店铺要转让的。
毕竟宣统过几年就要来这了,自已也要盘间店铺早做打算。
曹子建这就一间间店铺的逛了起来。
很快,曹子建来到了一间专门售卖书画字帖的店铺。
一进店,店内的伙计便是迎了上来:“公子,需要什么?”
“我自个先看看,有相中的在喊你。”曹子建简单答了一句。
“行吧。”伙计暗叹一口气,便是退了回去。
他清楚,但凡进店没有明确目标的,最后成交的机会几乎为零。
经过一番查看,曹子建被墙上挂着的一幅水墨画给吸引了目光。
这幅画以勾皴笔墨坚厚具体,颇有北派山水耸峻之势。
构图布局疏密有致,皴法行笔温婉灵动,用色用墨秀润雅致。
无论皴笔、点苔、画山都展现出画主人精湛的画作功底。
随即,曹子建看向题识和印章。
款识:庚申冬日,宾虹写。
印章:黄质之印。
“居然是黄宾虹的山水画。”曹子建暗道。
对于黄宾虹,他并不陌生。
这可是和齐白石并称为南黄北齐的存在。
20世纪画坛久负盛名的一代大师。
在近当代的众多艺术大师中,黄宾虹可谓是在华国这个文化发展最具影响,并且最有学术高度的一个巨匠。
他对华国画有着自已的独特理解。
这也导致他在追求自已想要追求的这条路上,他明白的东西,同时代的人,包括跟他一起从事艺术创作的,都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接受。
这就注定了一批艺术的创新者和开拓者,生前必然是孤独的。
在画坛上,有人甚至戏称他为黑宾虹。
因为他的画,都带着黑、密、厚、重的画风。
而华国绘画,黑是最难的一部分。
因为黑是积墨造成。
一般人画了一遍,积一遍,在积一遍,这墨就‘死’掉了。
但是黄宾虹能做到积十遍,还能看到纸的纹路。
这就是大师。
尽管后世大家称他为大师,巨匠,甚至有人称他为华国山水画三百年来第一人。
但如今的黄宾虹却是名声不显。
其画作也并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自然就没了作伪的必要。
所以压根不用在细看其他,曹子建就认定这绝对是黄宾虹的真迹。
由于这不是鬼市,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套路。
曹子建这就指着黄宾虹的这幅画,朝着店伙计问道:“这画怎么卖?”
听到曹子建询价,店伙计顿时来了精神,这就朝曹子建手指的方向看去。
当看到曹子建所指的画作后,也没有直接开价,而是对着曹子建夸赞道:“公子,您真是独具慧眼阿。”
“这幅画可是我们掌柜的从魔都游玩时,从一位老先生手中购得。”
“虽是现代画,但是这画工却远非现代画家能够比拟的。”
“你看这用笔,浑厚华滋,笔墨虚实,技法深邃,干笔重墨、疏淡清逸。”
“要说看,这绝对能跟古画一较高下。”
曹子建明白,对方跟自已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为接下来的报价做铺垫。
所以也没打断对方,默默的听着。
好半晌过后,店伙计才给出了报价。
三十块大洋。
听到这个价格,曹子建不得不感慨古玩行那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真的没有一点毛病。
要知道,51年的时候,黄宾虹的画才堪堪涨到一块钱一张。
而那会,齐白石的已经达到每尺四万了,至于张大千,就更夸张了,每幅定价法币二十万。
当年,黄宾虹作的《黄山汤口》准备送给朋友。
只是朋友觉得画太黑,不要。
黄宾虹也很无奈。
没想到自已的画竟成了送都送不出去的东西。
然而,如今《黄山汤口》已属个人珍藏。
拍卖最后的成交价格定格在了345亿。
这也让黄宾虹成为近现代书画领域,继张大千,齐白石等人之后,又一位单件作品价格破亿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