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发展大计
凌云县的命运,也将在此刻发生崭新的变化。
在凌云县的一处书房里,楚知行正和几位心腹议事。
他展开一张新的律法草案,纸上尽是繁复细致的条目,都是他这段时间苦思出来的成果。
“来,各位,这里是我针对凌云县目前状况所设计出的新律法草案。希望你们提出意见,看看是否有疏漏之处。”
楚知行语气坚定,但仍然不失平和。
众人围拢过来,认真地审视着那些条款。
但突然间一阵风拂过,桌上的草案竟飘然落地。
树根眼疾手快,赶忙接住了纸张,细心地压在桌角。
见状,萧淑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细心如你,难怪能迅速赢得民心。”
楚知行微微一笑,心里却知道此事关乎重大,决不能掉以轻心。
他稍作端正,继续他的讲解。
“新的律法,不仅是在法律层面上改变,更是要在每个民众的观念中扎根。这其中的每一条文,都需要经过彻底的斟酌。”
听完楚知行的解释,萧淑婉暗自点头,“楚大人的用心良苦,我感受到了。其实,我并不只为自己的国度而来,也在观察学习你是如何将现代观念与古代现实巧妙结合。”
随后,萧淑婉微微顿了顿,接着说:“如此细致的计划,我会尽全力支持。若有需要,请务必告知我。”
楚知行感受到萧淑婉的支持,心中一股暖流流淌而过。
他轻声回应:“有了女帝的鼎力相助,我如鱼得水。只要你我携手,必能改天换地。”
此刻,房间里的灯火似乎更为明亮,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决心。
在楚知行的领导下,凌云县这片曾经的贫瘠之地,如今正悄然迎来蓬勃生机。
在日后的时光里,这些新政策的实施逐渐显露出成效,百姓安居乐业之象日益广布。
朝廷使者也在观摩期间表示惊叹,原本抱有质疑的官员纷纷转变态度,逐渐认可这项创新模式。
萧淑婉更是正式下令,准备将这套治理经验在大奉国境内推广。
她与楚知行的关系也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中愈加稳固,两人的命运如交错的星轨,照亮历史的长空,为后世流传不朽的篇章。
随着萧淑婉回到大奉国,她在朝会上直言不讳地提出要推广凌云县的治理经验。
朝堂之上,既有鼓掌赞同的响声,也有低语的疑虑之声。
保守派的老臣虽不敢直截了当地反对女帝的提议,却在下朝后议论纷纷:“女帝如此推崇外地经验,是否兼顾吾土风情?”
萧淑婉心中有数,只淡然笑笑,在休沐的日子里召集支持她改革的大臣商讨推广计划的具体细节。
与此同时,她让值得信赖的几名心腹探询那些保守派的不满,并一一化解。
例如,她邀请反对厅阅会的几名官员一同前往凌云县亲自考察,让他们无权质疑实地考察后的观察结果。
楚知行在凌云县奋力督导新政的推行,遵循实际需求优化变革方案。
他将县中学堂增设了女子班,力图在教育上打破陈规,为此事奔走的过程中与萧淑婉的书信往来愈加频繁,每每看到信中的言辞,便仿佛女帝就在身边,携手共进。
突然间,来自朝廷使者的消息引起了楚知行的注意。
使者礼到凌云县,旨在审核其推广窗口,被楚知行盛情邀请参观。
这位使者原本心存芥蒂,然而在亲眼目睹凌云县百姓齐赞善治、稻香四溢、商贾云集之景后,不由得感叹:“楚大人妙手,确非虚传!”
随后,他也向朝中写了详细的报告,为大奉推广计划添砖加瓦。
就在此时,一股暗流也正在悄然四起。
一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开始故意传播流言,试图动摇民心,甚至在市井间挑拨。
“楚太爷引来的外商夺走了我们的生计!”
街道上的议论不绝于耳,批判的声音渐渐盖过了褒扬。
楚知行对此了然于胸,却依旧面色如常。
他秘密召集树根等心腹探员,逐条追查这些谣言的来源。
他们逐渐瓦解挑拨者的计谋,但亦发现主谋并不单纯。
与此同时,萧淑婉对楚知行的考验正在暗中进行。
她假意派遣几名大臣到凌云县,观察他的处事才能。
这些人乔装改扮,与普通百姓交谈,以期获知民间最真实的评价。
“这楚太爷真不简单,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一位化身为布商的官员在茶肆感慨。
另一位名士从各处听闻评语后,不由在心中赞叹:“怪不得女帝将如此重任相托。这楚知行果真如传言中一般?”
萧淑婉的信任和大奉国中一些尚武的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