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奶奶病逝
话,先是跟袁凯宗请了个假。
毕竟厂领导不能长期离岗,去哪里要有个报备。
袁凯宗一听杨军的奶奶病重,二话不说直接批准了,并且安慰他,让他安心处理事情,厂子这边不用担心。
杨军从袁凯宗办公室出来,直接去医务室接上伊秋水。
车子刚开到门口,杨军一拍脑门,立马又拐了个弯转了回去。
奶奶病重,杨安国这个孙子也得回去啊。
杨安国一听奶奶病重,当场就哭了。
他从小被奶奶带大,祖孙感情非常深厚,一听说奶奶病重,他整个人差点崩溃。
杨军见状,感到惭愧,同样是杨家的子孙,他对这个家亏欠的太多了。
三人回到金水桥四合院,收拾行李,接上马香秀就去大杂院了。
回到后院,杨军把情况跟王玉英一说。
王玉英当场就红了眼睛,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她二话不说,就让杨军去厂子里接杨梅。
三十多年了,她想着是时候该带着自己的子女回老家看一看了。
杨军原先打算不带杨梅回去的,他们母子二人回去就行了,毕竟杨榆和杨槐还小,不能出远门,家里留下杨梅也能照顾他们。
他没想到王玉英要带着所有的弟弟妹妹回去。
不过,转念一想,杨军瞬间明白了。
这么多年没回过老家了,如今奶奶病重,她不想看到老人眼中那失望的眼神。
杨军走到前院,突然想起了什么事,于是转身回去把杨安国叫上。
一下去这么多人,一辆车肯定是坐不下的,他要借辆车,两个人一起开回去。
到了轧钢厂,杨军去司机班借辆车,让杨安国办理手续,他自己则去找杨梅。
杨梅听完后,也表示该回去一趟了,她去了车间叫上刘志,然后跟杨军他们回了大杂院。
回到院子的时候,王玉英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大包小包的摞在一起,几乎占了一辆车。
好在杨军那俩派利斯吉普车比较大,能坐下六个人,大家挤一挤也就全坐下了。
唯一遗憾的是,杨柳刚刚参军入伍,肯定是去不成了。
杨军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次做事情前,总要看看时间,以此来预判什么时候能到达。
老家离这里有1200多公里,按照每小时八十公里算,也要不眠不休16个小时才能到,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下,如果考虑路况和转车的话,估计得20个小时才能到。
不过,这都是在理想的情况下。
但是,现实中20个小时肯定是到不了的。
车子开了半个多小时才出城,等上了大路后,路况就没那么好了,一路上坎坎坷坷的,王玉英他们差点吐车上。
杨军开了两个多小时,然后找了个饭店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继续上路。
然后开了将近六个小时,困得实在受不了,就找了一家招待所睡觉。
天刚亮,就被王玉英叫醒了,杨军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继续上路。
杨军和杨安国两人开开停停,终于在第三天早上回到了老家。
(其实坐火车,再转车,比开车还慢。)
站在山口,大家方便了一下,稍微整理一下,就开进村子。
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村子周围都是山,进山只有一条山路,路面坑坑洼洼,刚下过一场春雨,路面到处都是泥泞,车子容易在路上打滑。
两人只得把速度放慢。
车子越往里开,杨军就感到心慌,他不敢想象父亲以前生活过的地方竟然这样的贫穷,他不敢想象当年父亲是如何得到那个进城工作的名额的。
那肯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不然上帝也不会眷顾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穷小子。
一进村。
就看见村口那户人家门前一片缟素,隐隐约约能听到嚎丧声。
杨军心头一沉,心道:难道来晚了?
果然,他看见前头开车的杨安国把车子开的飞快,几乎是冲过去的。
杨军紧跟上去,还没停稳车,就见杨安国跌跌撞撞的冲进家门。
“俺奶,孙儿来晚了……”
众人下车,面带悲戚。
王玉英站在门口,深深的打量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窑洞。
环顾四周,似乎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大的变化。
她泪眼朦胧,悲戚的说道,
“进去给你奶奶磕个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