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合作意向
不多的,还大多残缺得厉害,复现古人的曲调,难度太大了。
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杨琏追问道:
“给古诗词谱曲,难度大吗?我对音律不是太了解,暂且不提《明月几时有这种非常优秀的,哪怕是差一截,也可以接受。”
“可遇不可求。”
金尚十分委婉地回应道,
“原汁原味肯定是不可能了,尽量维持住国风内涵,贴近现有戏曲、山歌和民谣的演唱模式,已经是极限了。”
“这样啊。”
情知自己要求有点超纲的杨琏表示理解地点头,
“这件事过后再说,我找几位戏曲大家聊一聊,看看能不能取得进展。”
屈南容摆摆手,大气地说道:
“我们这些老人,估计是做不来了,流行音乐,还是你们年轻人玩得转,期待小金今后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
“我尽力而为。”
国内现在其实已经有一些人,试着用戏曲的模式,融入流行音乐中,成功者极少,所谓的国风概念,还没正式提出,好作品太少,现在的歌迷,也不见得欣赏这种“四不像”的乐曲风格。
走出一条新路,任重道远啊!
稍后,金尚又聊了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经典中秋词的创作历程,反正是能编就编,也没人会真的去调查是不是喝醉了以后才有的佳作。
节目的最后,屈南容、杨琏和金尚,各自念诵了一曲中秋词,对电视机前的观众送上祝福。
金尚挑了一首质量上乘,但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的七绝。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掉摄影机后,杨琏对金尚建议道:
“你这几年做的诗词也不少了,要不要整理一下,出一版诗集?”
“我?”
“比你差不少的很多后辈,都抢着发表,甚至不惜自费,也要享受一把当诗人的优越感,你……似乎不怎么在乎。”
“只是不执着,名气嘛,还是在意的,毕竟也得为自己代言嘛。”
“哈哈,说得好,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自信。等你整理好了,发给我,找人帮你推荐一下。”
“那就麻烦您了。”
送上门来的好处,不要白不要。
文人之间,商业互吹也是基本操作,让自己在文艺界的名声更响亮一点,也不是坏事。
稍后,有事的杨琏提前离开了,金尚和屈南容、朱静筱说起了关于合作的事。
“制播分离啊,国外比较成熟,但是,国内进度比较滞后,尤其是咱们,限制比较大,步子比较小,短时间内,还是不要指望。”
朱主任说得比较委婉,基本的意思还是清楚的,让金尚趁早放弃希望,地方电视台可能还有点希望,综合频道,甚至是其他存在感相对薄弱的频道希望也不大。
“那我能不能出钱租用你们的设备和人员?从上到下置办一套,实在是太花钱了,我又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创影视剧制作方面。”
“这个嘛,倒是可以。”
朱静筱犹豫了一下,还是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事实上,咱们一些领域的工作量也是不饱和的,一线工作压力不小,但整体效率,其实不见得高。就好比今天的中秋晚会……”
说起这个,朱静筱脸上露出一副无奈嫌弃的表情,
“到底不是纯商业行为,有些事,不好多讲。”
“我……大概能猜到一些。”
“理解就好,别在外面瞎说。熟人社会嘛,逃不脱人情世故的束缚,哪里都一样。”
梅逢春参与中秋晚会排练,短短几天消息,就听说了不少真假难辨的“大瓜”,至于保不保熟,就不好说了。
稍后,三人说了点金尚手里打算推进的几个大项目,“三国”正在制作,“封神”和“隋唐”、“西游”准备期太长,投入巨大,一时半会不好启动,比较好商业化的“架空历史”,“现代都市”和“未来科幻”,就是合作的重点之一。
经验丰富的屈南容,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何“租用”电视台的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制作成本,朱静筱也能提供不小的帮助。
当然,三人如此郑重地商议,肯定不是为了一些“空对空”的项目,为了磨合,首先需要几次“试水”打底。
低成本的情景剧,就成为不二之选。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过“本土化”的高口碑生活剧《我爱我家和《家有儿女,因为场景简单,成本低廉,两者完全可以共用套拍,剪辑后分别播出。
对于如何投机取巧,节约成本,经过了《大时代三部曲的套拍后,经验丰富的常棣文化,还是有点优势的。
更让金尚满意的是,这两部情景剧,都能十分方便地植入广告,不仅能为今夕文化旗下的产品打广告,甚至有可能未拍先回本。
如果这两部剧都能顺利完成,反响不太差,制作续集是肯定的,金尚还准备借鉴《老友记,将《爱情公寓魔改一下,成为一部彻头彻尾的广告时装情景剧,为将来的网络视频打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