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谨言慎行
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互联网和文化是金尚事业版图的两根支柱,是附加值极高的行业,其他的业务,大部分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没有强用电需求,就不会想着做电厂,没有用水限制,就不会有海化工厂,也不会有目前噱头大过实际的风电光伏,生物能源或者植物工厂之类的业务。
这其中,掌握货源和渠道,是今夕商城的立足关键。
“我觉得吧,李家的实力,可能比二姑父还要强一点,搁在过去更是要高明许多,扎根乡土数百年的土豪,底蕴还是很深厚的。不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家大业大,也就意味着利益纠缠更深,表面上看,大而不强,步履蹒跚,转型十分艰难……”
“所以,你就建议往外向型的油料加工领域发展?”
“地方酒水市场的局限性太大了,在没有大的改进的前提下,很难有所突破,而李家的现状,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驱动产业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稳住局面,保住本地农副产品市场,尤其是供应链渠道握住,还有翻身的希望。另外,试着在附加值高的副食加工产业探索,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真不是金尚厚此薄彼,而是情况不一样,二姑妈一家就那么几个人,其他都可以不甚在意;李萱家里可不是最近几年发迹的,七大姑八大姨众多,不知道多少人盘踞在家族产业上,就靠它养活一家子。
轻举妄动不可取,别说实际执行的准丈母娘曹恒,哪怕是德高望重的李乐平说话都不一定好使。
那么多人吃饭的家伙,说一句兹事体大也不为过。
“下一步呢,我打算吸纳一部分李家人,打散了,安排到全国各个产业链上工作,减轻转型的压力,然后集中资源,往综合养殖的路子上走。主粮基本盘要保住,油料作物是动力,稍微次一点的田地和山谷丘陵,以油菜和油茶种植为主,条件更差的盐碱地和荒山,种高产饲草,先让留村上了年纪,不愿意外出打工的人养养牛,改善一下条件,最后肯定是往大规模养殖场和加工厂的路子上走。”
“楼房养猪,养鸡?”
“差不多!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如何做,肯定要看李家人如何操作。但大方向肯定是对的,就看执行人的水平,以及李老爷子的威望,能不能将这件事强推下去了。”
南方养殖业,和北方不是一回事。
不说别的,南方气温高,多年生高产牧草的越冬返青率极高,不用担心草场退化的问题,种一茬,割几年,比如特意培育的高产巨菌草,皇竹草,麦草等饲料草,一亩地可以养好几头牛。
虽说靠农民养殖,不像工厂牛棚养殖一年左右就能出栏,可草料几乎是不要钱的,牛犊顺利养大,一头就可以赚六七千到一万的利润,这可太香了。
“稳住乡镇基本盘,然后试着走技术改造,集约化种养殖的路,本质上和你二姑妈家是差不多的,但……北边没那么好的条件,必须一步到位,走规模化,经济化的路子,要算总账……”
简单点说,李家人能以稍微粗放一点的模式,赚到足够可观的利润,而张华在北方就不行,一个管理环节疏忽,一场不期而遇的寒潮袭击,可能就会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
出于多方考虑,必须采用饲料为主,青储和干草以及自产发酵饲料为辅的方式喂养,说白了,就是必须以较低的成本,尽可能快地让牲畜长大出栏,提升周转率,否则,就卷不过广大同行了。
从这个方面来衡量,北方农牧业更有潜力,但门槛更高,且风险更大,南方人力资源便宜,几乎不要钱的饲草漫山遍野都是,不需要刻意花钱培养种植,也不用考虑越冬风险。
各有千秋吧!
总的来说,老李家的可选择方向更多,而二姑妈家则不一样,基本盘要差一点。
好就好在,二姑妈家的根基在北方,以后重点耕耘的区域也在北方,和同处于一个行业却专注于华中地区,往南拓展事业版图的李萱家人,其实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作为金尚的两大亲属支持力量,是不用担心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的。
国家这么大,可供占领的市场这么大,怎么可能好处都让两家人给分了?
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或远或近的亲戚过来投靠,总不可能真的各自占个山头,彼此倾轧不休吧?
“那……这就考虑你的端水能力,和管理能力了,如何处理好‘元从派’,‘外戚’,‘武勋’和‘文臣清流’的关系,捏成一个整体对外,而不是内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有什么难的?”
金尚傲然一笑,
“别人可能不太容易做到,我可是有天命加护,手持‘金扫帚’的幸运儿,时间和大势站在我这一边。”
“你有信心最好,不过,我还有最后一句话,你得好好考虑一下‘宗室’的问题了,没有藩王拱卫,震慑朝局,你这个孤家寡人,位置可就不稳当了。你是创始人,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时候还好,要是有什么不测,或者顾不过来,怎么办?”
直白点说,金尚镇得住场子,后继者有那个本事吗?
“现在就考虑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