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
盛朝,盛京。
正是黄昏,残阳依依,晚霞笼着轻纱。远处青山削翠,碧蚰堆云,那山势蜿蜒回旋间朦朦胧胧,似有几笔淡墨晕开。
青山下的河水清明如玉,一路向西,绕着古朴的城墙盘旋。
其中一股从中分叉,由东向西,把偌大的盛京城分隔开来,远远看去像是楚汉河界。自高处俯瞰,南处人声鼎沸,不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北处则一派肃穆,高府林立,不时有马车从中穿过,后面跟着一排奔走的婢女仆从。
今日似往日却有些不同,不论是南处北处,路旁树上皆都系着红锦,竟是满城都在张灯结彩。本应是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象,但刚刚赶来的仆从们面上却没有一丝喜色,他们正拆着不日前刚挂上的喜布、彩绸。
只因今日盛京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定北郡主在大婚当日逃婚了!
但是没逃成,听说还没出门就被她爹定北王抓着了。
婚自然是没拜成。
不过倒不是因为定北郡主逃婚的事,而是荣嘉世子自己病倒了。
横看竖看,这婚都不像是能顺顺利利再成一次的样子。然而就算到了这地步,定北王府和荣嘉王府还是连忙请了宫里的钦天监去算下次黄道吉日。
皆有股此婚不成誓不罢休的意味。
为什么呢?
此事要从头说起。
自盛太宗平定天下以来,共有三大王府世袭至今。晟王为太宗胞弟,太宗甚宠之,自不必多言;其余两府皆是异姓受封,为大盛开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今日结亲的定北王府和荣嘉王府。
按理说这两府显赫至极,结亲本是天大的喜事,且此桩婚事也是多年前早早定下,应是两两欢喜才是。
怎会到如此地步?
问题有一小半出在荣嘉世子谢景之身上。其母华城公主是当今圣上亲妹,及笄后被赐婚给当时还是世子的荣嘉王爷,婚后相敬如宾,琴瑟和鸣。
不料华城公主生下谢景之时难产,在谢景之出生后不久便香消玉殒。而谢景之也是可怜,不仅生母早逝,更是在娘胎里就带了寒病,自小就把各种补药当流水一样的喝着,喝到六岁的时候,眼看就撑不过最后一口气了。
当时的定北王妃与已故逝的华城公主时常来往,相交颇深。听说此事后,连夜回覆舟山中求得了一朵烈凰莲,这才将荣嘉世子的命给续上。
说来定北王妃也是个奇人,她姓秦,名月见,出身覆舟山中。昔日定北王年少时于此游历,被人暗害中箭,被她路过偶然所救,自此一见倾心,不顾亲族反对,毅然娶了来历神秘的王妃。
英雄救美素来是佳话,定北王妃美救英雄,又被英雄以身相许,况且这个英雄还是身份尊贵的世子,更是被传为一段美谈。不知道有多少盛京闺中女子听了她的事迹后,想着能在路边捡到一位俊俏公子,好让他娶了自己做王妃。
说来也奇,自打荣嘉王府的谢世子服用了烈凰莲后,身子一日好过一日,竟是有了生机复苏迹象,顿时无性命之忧了。荣嘉一府对定北王妃自是千恩万谢,更是言此恩必还。
谢世子身子骨好转后,其才华也开始展现出来。七岁时便能三步成诗,五步成文,被桃李满天下的顾太傅收为亲传,其十岁时,太傅直言无可教也,遂出师。十二岁时奉旨前往国子监讲学,群儒叹服。后时有新科状元呈拜帖前去荣嘉王府与之比试,尽皆败北,使其名响彻盛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他从小被病所困,虽服用了烈凰莲侥幸保得一条性命,但已然留下了病根,仍需常年服药,调理身体。用定北王妃的话来说便是寒根虽去,寒性仍留,需好生将养。所以并不多与人来往,甚少露面,颇为神秘。
再说其貌,虽不为人广知,但曾有平章知事之女林清莹偶然见过一面,回去后朝思暮想,直言非君不嫁。
想来也是长得极好。
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谢世子,竟落得大婚当日被人嫌弃逃婚的境地,这才被坊间争相传闻,引为奇事。
有人道定北郡主有眼无珠,还有人在心里暗喜谢世子此次大婚未成,自己又有了机会,等等不一而足。而定北郡主心里则是这么想的:千怪万怪,谁让他是个病秧子呢!
不用想,剩下大多半自然都出在定北郡主身上。她自小被定北王夫妇千宠百宠,真是捧在手心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这也养成了她娇纵蛮横的性格。她少时在国子监读书,不是今日惹了这个侍郎的女儿哭,就是明日给了哪个尚书的儿子一拳头,俨然在学堂里成了一个惹不起的恶霸。
大点了更了不得。不知从何日起,她看上了晟王府的世子盛时,盛时从小便长得颇为俊朗,极受欢迎,许是因为这点,定北郡主数年如一日地对他念念不忘。她曾派人守在晟王府门外,盛时一出门便有人知会于她,探知到盛时去哪后,她便准时在那地方守着——毕竟这盛京绝大多地方她都是能去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