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晚上的先导片讨论,原定是由制片人主持。奈何即将开始的前一个小时,张离不知所踪。整个导演组都找不到人,无奈只能把导演请出来应急。顺带让参加综艺的嘉宾们提前接触专业的考古队工作人员。
“我们本次的综艺录制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延误耽搁了专业考古队的工作进展。所有人马将兵分两路,专业考古队人员深入地下,艺人嘉宾在地面上配合,一方耕耘一方造势,本次浅川口的考古发现,将会是震惊世界的一项奇谈。”
“接下来请我们专业的考古队余教授向大家说说几点注意事项。”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看上去弱不经风的身板,腰背却挺得很直,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文人的风骨傲气不减。
余教授清了清嗓子,“咳咳,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协助本次考古工作进行。现今发现的浅川口墓葬群遗址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布局。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希望在座的各位切莫擅自将此次考古的机密信息公之于众。任何有关专业知识的科普以及照片的发布,一定要先经过导演组的审核。审核过后方可进行发布传播,若是因为造谣生事或者寻滋挑事而引发公共事故及动乱,考古工作研究所以及导演组将继续追究其法律责任,望各位周知。”
导演在一旁配合着余教授向其他人解释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只要大家配合导演组的安排,本次的拍摄将会圆满成功。”
副导演也适时的补充道:“由于考古工作的特殊性,本次的综艺将颠覆以往的录播模式,将采取实时转播的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排练和演习。先导片的录制,只是为了让大家尽快投入到节目录制的氛围当中去。”
先导片的讨论大会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专业的术语在门外汉看来,就是是傻子听天书一般费解。
瞳念慈坐在台下腿都坐麻,她怕听不懂还特地拿来一个小本子记下来。
整整三个小时下来,她总结出几个要点。
第一,原先是带娱乐性质的综艺,现在为了配合考古队的工作,大幅度做出调整与改变。十二期的综艺录制加上先导片,一共十三期。但是具体的时间调配需要跟随考古队的进度。若是档期跟不上的艺人,需要提前报备。
第二,真正能够接触到一手的资料必须深入前线,而能够加入考古队的唯一办法,就是获得眼前这个白发老头的认可。
第三,谨言慎行,保命为上。深不可测的地下陵墓可能潜藏着无数未知的风险。仅仅是天气变幻莫测而出现的雪崩塌方,便足以将半个浅川口都埋掉。
瞳念慈沉默着在纸上写下繁体,冷不防从她身后探出了一只手,递过来一张小纸条。
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小字。“会议结束后,桥头见”
她回过头,只见坐在她后面的是个生面孔的女子,约莫着二十多的样子,穿着打扮颇为时髦。
瞳念慈扬了扬手中的纸条不做声,递给她纸条的女子却摊了摊手,表示与自己无关,用头点了点后头。
狭小的棚子里,瞳念慈回过头凝视着后面密密麻麻的人,无法辨别纸条的来源。
淹没在人群中,一双亮晶晶的眼直视着正在发言的白胡子老头,余光掠过瞳念慈,悄然低下头闭口不言。
讨论结束之后,乌泱泱的人群离开棚子,留下几个带头的负责人继续开会。
手中的纸条被搓得不成样子,上面用铅笔写的字也隐隐掉色看不太清。
瞳念慈走到外边,借着手机的灯光仔细端详纸上透露的线索。
很普通的白字,像是从某个本子上随意的突兀的撕下来的。唯一有些可疑的,就是上面的字迹。
会掉色的笔,正常人写字都用钢笔、水笔、签字笔,可唯独这个人用了铅笔。
瞳念慈用指甲刮了刮纸上的痕迹,果不其然,抹下了些黑色的物质。
是眉笔,黑色的眉笔。
回忆一遍方才屋内的人,画着纯黑色眉毛的人不少。真正能被瞳念慈记住面庞的却没有多少。
纸上指的桥头,正是浅川河畔唯一的一座断头桥。说来也怪,这桥的历史不详,独独立在西岸,修桥的人只修了一半,另一半像是被洪水冲走了似的。后续无人问津,亦无人修补再造,故被当地人称作断头桥。
外头风雪正盛,瞳念慈擎着把尼龙伞,独自一人赴约,她倒想看看,究竟是谁在故弄玄虚。
等来等去,周遭没有半个人影。深蓝色的尼龙伞上面倒是积了一层雪,远远看去,像是断桥上绽放着朵蓝色的花。
忽而来了一阵寒风,冻得瞳念慈直打哆嗦,握着伞柄的手下意识抖了抖。
就在这个空档,一双戴着毛绒手套的手猛地推向了瞳念慈。她没能站稳,险些顺着势头往桥下跌,好在另一只手迅速抓住了桥上的石栅栏,这才幸免于难。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