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如果早上6:30,在米字街公交车站,你看到一个身材精瘦,长相平平,穿着深红色校服样式外套和藏青色长裤,大约十三四岁的长脖子男生,那便是陶印然了。
要是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另一个同样衣服的女生,她身材小巧,五官精致,梳着特别的辫子,笑起来格外好看,那就是窦宸了。
陶印然在车站遇上窦宸的那天早上,他的初中生活才精彩展开。
印然的初中叫第二十六中红山分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他则是凭着学区进入的。
印然初中一共十个班,和其他学校一样,也分“快班”和“慢班”。“快班”又叫“志诚班”,是三班和七班,两班里聚集了“小升初”和入学考试中前80名的“佼佼者”,其余的都是“平行班”,印然被分到的是四班。
初中占地不算小,环境算得上漂亮。正对着校门的是一条宽敞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几十米远的操场,另一边还有一片狭长的花园。左手边就是教学楼了。教学楼理论上是四幢合围起来的,构成一个“口”字型。左侧基本上是学生教室,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二十几个班,右侧多是实验教室和一些空闲的杂物间,前后楼则用作教师办公室、会议厅和礼堂等。教学楼中央是有着花坛和几张乒乓球桌的中厅。教学楼后是操场,由四个标准大小篮球场组成,塑料草皮和塑胶跑道。教学楼左侧是爬满了爬山虎的地上食堂,供初一和老师使用,还有个地下食堂在教学楼下面,是初二学生吃午饭的地方。
教学楼一共五层,初一四班在第二层第二间,隔壁便是“志诚”三班,可惜四班并没受他们多少熏陶。
在“平行班”就意味着班里的同学有“无限可能”,可能是个隐藏“学霸”,也可能是个令人极其反感的“讨厌鬼”,亦或都是,不过大多数同学还是介于两种极端之间。
提起四班的同学,有几个不得不说说。一个是以刘恒玖为代表的“捣蛋分子”,他是那种典型的“坏学生”,成绩差、纪律散、不服管教、嘻戏哄闹。陶印然很“有幸”和他是同一个小学同一个班的,他有多么讨厌呢,反正能把老师都气哭。接着是四班“脸面”林兆清和辰逸轩,他们就是那种完全符合审美,长得白白净净、可可爱爱,几乎可以说是顶着童星脸的“颜值天花板”。相比之下,班里也不乏像姜哲一样,长得自带喜感的同学,他的小圆脸配上一双小眼睛,一笑就看不见了。
在这样的班级,像印然这样安分守己的“好同学”可是尤为珍贵的。
实际上,印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不然他也不会在这了。但他比较守规矩,就是在老师面前听话,在一个学生良莠不齐的班级,这样的同学自然很容易被班主任宠爱。
开学后,印然就参与了班规的制定,班旗班徽的设计,还成为了五个值日班长(每天轮换负责记录每日事项的值勤人员)之一,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层的核心人物了。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应该是班长之类的,可奇怪的是,印然什么职务也没有。当然这是印然自己不愿意。
整个小学,印然都只是个小组长,没当过什么“大官”。一开始是他胆小不敢竞选,后来大概五六年级就根本不想了,嫌当班长、学习委之类的太麻烦。六年级时甚至当面拒绝班主任的语文课代表认命,推脱说“责任心不强”。
尽管不是班委,但印然相当享受管理班级、指正同学的感觉,觉得自己像是古时候那种虽无实名但有实权的权臣宦官。
不过唐老师作为一个明智的班主任,怎么可能让陶印然这样的同学“闲”着呢?
开学一周便给印然和窦宸安排了英语课代表一职,窦宸很乐意,即使已经是语文课代表,却也欣然同意了。印然是不想的,但早过了“无知者无畏”的年纪,不敢像小学那样直接拒绝,只好违心地同意。
英语课代表的工作很简单,无非送作业、拿作业、收试卷、发试卷,再隔三差五统计未交作业的同学名单而已。只不过四班不交作业的同学屡见不止,所以“隔三差五”变成了“每天下午”。
窦宸的性格是特别的热情活泼,大大咧咧,几乎能和任何人搭上话。印然则是典型的选择性热情者,不认识或不想认识的人一个字也不说,面对熟交的人则口若悬河,叽哩呱啦聊个不完。对窦宸,印然想认识,便主动引起话题。
“昨天唐老师给的巧克力捧真好吃。”“窦宸,你之前数的《大课堂》差几个人来着?”“哎,你报的校本课程是什么?”……
通过这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印然总能如愿以偿地和窦宸在送作业、查作业的过程中展开对话。窦宸的开朗热情和印然的健谈让俩人很快熟络起来,从单纯的课代表变成了朋友。
印然和窦宸除了同是英语课代表,上下学还是同一线路。所以印然他爸妈不来接他时,他会和窦宸一同坐公交回家。
那天,印然妈妈由于加班不能来接他,印然放学便和窦宸同行,俩人从校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