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气化灵(四)
“这孩子,一家人还道什么谢?怕是糊涂了吧!”母亲用手勉力地撑着桌子,才不至于让自己倒下。
祖母看着她满脸笑意,抬了抬下巴,示意她吃菜。
家里难得那么和气。她夹起一块肉,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满嘴肉香。她想,若是一直这样便好了。
可事情从来都是事与愿违。
“你阿爹给你说了门亲事。”母亲一边给她夹菜一边说道:“邻镇有个商人,姓周。家中独子,比你大一岁,前些年生了场病,婚事便被耽搁了下来。如今有了好转,父母就想着给他寻门亲。你父亲拿着你的生辰八字同他核对过,很是般配,他家人十分满意,当天便选了日子,让你们完婚。”
盼儿低垂着眸,没有接话。
父亲补充道:“那家家境殷实,少爷也是个好相与的,对下人都没有过半句苛责。你嫁过去好过日子。”见她不搭话继续说道:“你这模样就别再挑了,先前周家放出风声,递八字的人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可人家偏偏选中了你。”
盼儿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父亲的劝告听在她耳中格外讽刺,话里话外的贬低将他自己撇得一干二净,仿佛她所有的不幸全是咎由自取,与别人毫无关系。
不平等的交易,必然需要付出更为珍贵的代价。可她没有反驳,逆来顺受的性格让她说不出一个不字,只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
豆大的泪珠滚落,砸在未喝完的粥里,“吧嗒”一声,她拿着筷子搅动着,“女儿,听阿爹安排。”
“不想嫁就不嫁,家里也不多你一个吃饭的…”
弟弟的话未说完就被父亲喝止:“你在胡说什么,吃饭还堵不住嘴!”
这是盼儿第一次见平常对她爱理不理的弟弟为自己说话,虽然根本无法改变什么,也让她心里生出一丝暖意。
祖母见事不对,拉着母亲询问。母亲比划着同她解释。
祖母弄清楚原由,突然一反往日的慈爱,将手中的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说不出话心里又焦急的不行,只能一边“啊啊啊…”的,一边用手比划。
“盼儿虽有眼疾,可也是个正常姑娘,那家公子生病了那么长时间,哪天两腿一蹬,要我盼儿…年纪轻轻守寡吗?”
父亲瞪了母亲一眼,责怪她多事,又转身同祖母解释道:“她年纪不小了,已经在家里多留了三年,您难道想留她一辈子吗?”
“我当初给她找了三门亲事,你执意不肯,虽说他们都有残疾,可也是…可以过日子的人家。”
父亲有些不耐烦,“您瞧着他们好,觉得门当户对,将来生活的担子压在她一个女人身上,她便是想投江,也得看阎王爷收不收。”
父亲十分固执,祖母没有办法,甩了甩手,将盼儿拉到身后,“我不管,盼儿不嫁。改日我再去给她寻门好亲事。”
母亲别开脸,在旁边抹着泪,却依旧不发一言。
父亲声音缓和下来,抿了口酒,“您想让她嫁个好人家,我知道。可我是她爹,还能害她吗?彻儿年纪也不小了,我们家生活本来就拮据,别人若知道家里还有这样一个姐姐,便是哪家姑娘瞎了眼也不肯来的啊。”
盼儿不自觉往后退了一步,把头低得更深了些。
“那你当初…当初就不该反对那几门亲事。”祖母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不住地拍打着膝盖。
“汪汪汪…”隔壁的“旺财”叫得欢快,勾起村里其他狗叫声此起彼伏。也打破的家里的宁静。
门口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紧接着传来一阵敲门声,很是急切。
“谁呀!”弟弟不耐烦地快步跑过去开门,见到一个陌生的妇人。妇人身上穿着大红色的衣服,脸上有一颗黄豆大的痦子,身后还跟着六七个壮汉,抬着一些红色喜帕盖住的不知道什么东西,和一顶花轿,“你找谁?”
“我找…城西的赵木匠。”那妇人一边回话一边探头往屋里看,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咧开嘴笑个不停,挥舞着手中的红色喜帕,“赵官人,是我…是我…哎呦忘了。周家…邻镇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