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沈于归、方晏如夫妇于十月初三成的婚,忙完了城中一切大小事务之后,便已是十二月的月中了。
乔三娘子自沈、方二人完婚后便回了姑苏,临走时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沈、方二人要记得去姑苏找她玩儿。
自沈于归成婚之后,对于腾云楼中事务管理便更加少了。如今,腾云楼已经是城中的第一酒楼,沈于归便也将楼中的大小事务交给了文黎与宋盈打理。这二人倒是于此极有天赋的,不仅将酒楼打理得井井有条,亦使得整座腾云楼从里至外,面貌焕然一新。
而已经当了这甩手掌柜的沈于归每日里便是彻底闲了下来。如今,她是又有钱,又有闲,若是天气好心情佳,便去汴京城中各处逛去,若是天气不好,便在家中呆上一日。
待沈、方二人真真正正皆彻底闲下来,沈于归便打算抽个时间,去姑苏城逛逛——正好,同乔三娘子一别,这已经又是数月了。
于是,在次年的新年,沈、方夫妇乘了船,自汴京,下江南。
江南的冬日倒没有汴京城那般冷,只是湿气重。待二人到了姑苏,林、乔夫妇自来迎接。乔三娘子与沈于归重逢,自然又是有说不完的闲话共聊;而林遥之与方晏如相遇,自然不免也要设宴畅饮一番。
于是,就这样,沈、方夫妇便在姑苏城安心住了下来,每日里闲情逸致,赏花逗鸟,反正京城中有阿黎,自己倒也不急着回去。
听乔三娘子说,这姑苏城倒是有一间瓦舍,瓦舍中的象生,说得极是精彩。
此象生,其实也就是后世的相声。乔三娘子几次三番推荐这间瓦舍,倒是惹起沈于归极大的兴趣来。
于是,在一个薄暮昏沉的午后,沈于归便拉着方晏如,前往这间名为“听水居”的瓦舍。
瓦舍中的待遇实在是好,有滚烫的热茶,供客人无聊时所吃的各色果脯。沈于归皆一样抓了些,拿汗巾子包了,预备着待会儿听象生时边听边吃。
不愧是乔三娘子所推荐的象生,几场说下来,着实是好,逗得沈于归捧腹大笑,惹得方晏如几次三番地给她揉着肚子。
这听水居中最绝的还是一样小糕点。这小糕点虽没有名字,做得却是极精致,个头小小,同汴京的糕点风格就是不一样!
听完了象生,沈于归手中拿着糕点,兴奋地跑出来,心情极好,一面跑一面“咯咯”朝方晏如回头笑着:
“夫君,快来追我呀!”
方晏如只是在她身后走着,笑着看向自己的心上人,时不时细心叮嘱道:“夫人慢些跑,当心脚下!”
欢乐的笑声不绝于耳,萦绕在整个姑苏城上方,似乎连空气都甜了起来。
沈于归上了双生桥,此时天已向晚。不愧是自家夫君所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面前一条窄窄的水道,姑苏人家皆临水而居,新年未过,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的大红灯笼还未收起,而水道两边皆以青石板桥连通,当真别有一番景致。
天色渐暗,这家家户户似乎都约定好了似的,陆陆续续点上了灯,一刹那,看得沈于归亦呆住了。灯火映着水面,更加波光粼粼,如诗如梦。水道中幽幽一荡一荡的小船越飘越远,就在那万家灯火的倒影之间,满船灯火压星河。
不远处的另一座石板桥上的人小得如同芝麻一般,临水的勾栏瓦舍中时不时还有姑苏娘子娇嫩的声音传出。倏尔,对面石桥上有马车快速经过,沈于归突然看得呆了,这便是生活。
脱离生存必需的柴米油盐,能依旧美得令自己胆战心惊、屏气凝神的,就是生活。
自己面前的景致说不出的和谐,身边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幽幽响起:“喜欢吗?”
沈于归转过头,看着自家夫君。沈于归猛然发现,相较于汴京,自家的夫君倒是更适合江南。他就这么只是站着,脸上微微含笑,就几乎与自己面前的景致浑然一体了,又似乎,自己这个夫君,正是从这淡雅从容的姑苏画卷里走出来的。
沈于归的手悄悄从衣袖里探出,牵了他的手,用力点头道:“喜欢!”
道旁,已有路过的行人指指点点,方晏如却不在乎,只是用力拉了她的手,靠在自己身边,感受着她的体温:“都说姑苏城的山水养人,不如夫人便在此住下,咱们也好好养一养?”
沈于归一脸天真:“嗯?我不是已经被夫君你养得白白胖胖了吗?”
方晏如看着自己单纯的夫人,只是笑而不语。
沈于归终于明白过来,脸微微的红了,一脸娇俏与羞涩:“那就要看郎君能不能把奴家伺候得满意了?”
方晏如搂过自己面前这个小娘子:“夫人想让吾如何伺候才满意呢?”
怀中的人儿笑着转了转漆黑的眼珠,忽而跑开,手中却还不忘紧紧拉着他:“那奴家还要吃张家后巷的冰糖葫芦、丰汇桥的苏州肉馅点心,对了,颜家巷的蟹肉包子也不能忘……”
暮色四合,碧水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