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
卫琼以为,为宁氏做冥寿的后劲要等一切礼仪完成之后,城中高门女眷交谈几日才会显现。
没想到却是老夫人裘氏从国公府出哪个门开始。
卫氏族亲要求裘氏从侧门走,老夫人当然不同意,她已被卫老太爷扶正,并非妾室,卫二爷、卫四爷准备大展口舌,族长一句‘继室在原配前执妾礼’瞬间让其哑火。
更何况裘氏是由妾室扶正,在古代礼法中比继室低一档。
卫家是百年世族,按照规矩,正妻过世之后,可续弦再娶,可鳏居,怎么都不会犯扶妾室上位的错误。
真正的清贵士族是瞧不上这样的家族的。
原书中对此做了解释——
宁氏过世时,嫡长子卫叔公封护国公,镇守青州边境,卫老太爷彼时沉疴已久,断没有续弦再娶的打算。
余氏不管是出身还是能力,都远超其他几房儿媳,当时大儿在外,卫老太爷担忧庶出的儿子要看主母脸色;也考虑到大儿在外,家里需要男子撑持门户,朝中更需要亲兄弟做耳目传递消息。
基于这几点考虑,卫老太爷说服族亲,将裘氏扶正,以此提高卫二爷、卫四爷的身份。
族亲能同意,也是因为裘氏与宁氏是表亲,与长子嫡孙算沾点血脉。
裘家依附宁家过日子,原书中没有写裘氏是出于什么原因随宁氏陪嫁到卫家的,卫老太爷过世后,她就很忌讳谈论宁氏,又不断接济裘氏,只是裘家实在门户单薄,至今都是泥腿子。
卫老太爷的本意是好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临了都在为亲儿打算,为卫家在新朝做铺排。
可终究,他看错了裘氏,卫家,就是毁在这个蠢媪手中。
*
几十辆马车浩浩荡荡驶离城中。
裘氏以妾室身份祭拜,车马只排在三房女眷前面,一路上险些没背过气去,可她今天不敢闹,甚至不敢流露出一点不耐烦。
这几日发生的事多多少少流出去一些,已经让她名声浅薄,若再添上一条对正妻不敬,以后就别想在城中贵妇圈里混。
可众人对裘氏的态度还是发生了转变。
因只是做冥寿,余氏又遵照老夫人之意,收了一些姻亲故旧的哀思之礼,婉拒了拜祭,所以今日基本都是卫氏族亲。
以往,裘氏是国公府的老夫人,卫家族人都依附着国公府,自然都要敬着,捧着。
可这场冥寿,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卫家族亲,裘氏是妾室扶正,国公府真正的主母是余氏。
卫家族亲慢慢回过味来。
每年拨钱给族中贫寒子弟读书习武的是余氏,亲力亲为筛查夏粟安排庄户稼穑的也是出身高贵的余氏,出钱照料族中孤寡幼儿的还是余氏;
遴选族中子弟从军、挑选族中激灵圆滑的后辈经商、推举族中书读的好的子弟入士的是卫烨、卫澈和卫琼。
二房、三房、四房从未出现过,老夫人倒是每年需要孝敬。
再看祭拜的礼仪,卫烨是长子嫡孙,代卫叔公主持冥寿规程。
他是卫家最出色的后辈青年,虽然还没有明发谕旨,可城中谁不知道他是西征挂帅之人,若此战大胜,便是与其父卫叔公齐名的存在。
便是个异姓王都是可以想的。
卫家族亲看卫烨的眼神骄傲极了,可他们听说,裘氏想将她娘家的侄孙女嫁给卫烨。
一个仅靠着裘氏整箱整箱银钱送去,都扶持不起来的破落户,竟然攀扯卫家最出色的后辈。
就是大房答应,卫家族亲都不会答应。
当天夜里,众人歇在宗祠庄子上,胡嬷嬷和余霞刚摆好晚膳,门口的小厮便来传话,说是大族长和两位堂叔伯造访。
余氏忙命人重新添置了酒具饭食,让卫烨卫澈两兄弟陪着用膳,她正要带着孩子去内室,大族长笑着招手,“侄媳不忙,有段时间没见你了。”
余氏笑着应在一旁,等着众人落座,她在一旁布菜,族长招呼她坐下,余氏笑着推辞,又说着族长与卫老太爷之间流传下来的趣事,还能凑趣最近族中喜事,又推举堂叔伯家出息的孩儿从军,又说族长的嫡亲孙女常和阿珞书信传递,姊妹见亲密热络,说话风趣,席间每个人面面俱到。
卫琼当时就傻眼了,这便是古代大家族的当家主母,那她可真做不到。
晚膳到一半,酒也饮了几樽,大族长放下筷箸,捋须微笑,堂叔伯们也放下筷箸。
卫琼心想,终于要进入这顿饭的正题了。
果然,余氏招呼婆子抱着虎头虎脑的卫珏,拎着偷偷喝了杯卫琼果酒的卫珞下去休息,又遣开一众丫鬟婆子,命人守在院外。
院里只剩下大族长和两位堂叔伯,余氏、卫烨、卫澈和卫琼。
卫琼不确定自己要不要退下,却见大族长示意余氏坐下,她才想起,原主掌管十二营,卫家族内之事也常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