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携子归王府
在喜娘接到京城来信的同时,墨姨娘一行已是收拾妥当,离开了郡王府。
墨姨娘原在白林城中就行事低调,当初王氏带头刁难喜娘之时,她也只是明面上掺两句嘴儿,并没有特别的心思,如今这般行事,也是思虑许久方才下的决定。
自齐修文带着朱世淑进了京,她便有了这般想法,其中不乏槿姨娘的功劳,若说在这京城,什么都好,只是规矩太多,她想着入京,不过也只是为了自己儿子寻门好的亲事,希望子孙能够蒙些福泽,但眼瞧着这入京后的日子,且没有在白林城舒坦。
当朱世淑将那槿姨娘的日子说得有多潇洒,其不免动了心思,一日在书房听了郡王爷的讨论西北之事,知道白林城里三爷所作所为,便进了言,自愿回西北撑起大房的门面。
一来,朱世赫乃为庶子,在这京城地界并没有什么施展的地方,如今得了门好的亲事,已是万幸;二来,她那女婿便是齐修远,梁王爷的意思也是寻个机会,把他安排到地方上去,西北之地是王府故里,自然最为稳妥。
如此到时候他们一家人且能团圆,日子又过得舒坦,朱世赫也能展露拳脚。
一行人的马车出了城门,墨姨娘带着身边的两个丫鬟安置在一辆马车,朱世赫携妻子吴氏安置在一辆马车,另吴氏的陪嫁丫鬟一辆马车。
马车里,吴氏双眼似哭过,挨在朱世赫身边,听着外面的声音,知是出了城门,免不得掀开马车的帘子,向后瞧去,有些黯然。
后回头像朱世赫问道:“四爷,咱们且还会回京城吗?”
如今王府里有“纪”字一辈,所以朱世赫也改了称呼,被称作四爷。
只听朱世赫说道:“芫儿,放心,西北那边是王府的根基,日子不比京城差,到时咱们过去,便是大房的主事人,如今那边三叔行事惹了父亲和祖父不满,正是咱们的机会,只要办好了这事,回京是迟早的事。”
然后又安慰道:“我知道你舍不得家里,我答应你,每年过年,便带着你回京一次。”
吴氏点头,依偎在朱世赫怀里。
她是京城小官之女,也没想到能嫁进王府,虽然如今挂的是伯爵府的牌子,但梁王爷如今在朝堂,位置堪比三公,当初是朱世赫巧遇于她,后成了美事,二人感情自是极好。
吴氏突然想起什么,便问道:“相公,之前听祖母和母亲提过西北有位姑姑,临行前姨娘也交代好生相处,只不知道那位姑姑性情?”
朱世赫听了这话,说道:“说也不算是正经的亲戚,那位蒋姑娘原是父亲的一房妾氏,不过只是名义上,当初母亲且为着这事闹过一阵,后来也不了了之,也不知如何那位姑娘得了祖母的欢喜,后来祖父出面,还了她自由,祖母瞧着喜欢,便认了她做侄女,也就称她为姑姑。
不过那人是有本事的,祖母手底下几家铺子在京城别开生面,都是拿的那位蒋姑娘的方子,父亲临行前交代过,认真尊崇着便是,旁的倒没什么,姨娘会带你去认门,日后只当是个亲戚走动。
倒是二房的四妹妹和五妹妹,你可多亲近亲近,听姐姐说那四妹妹的生母槿姨娘如今成了木家的家主,也是位豪杰。”
吴氏听得糊涂,只好记在心底,嘴上答应下来。
而另一边,白林城内三房的朱寒夜和许氏,也得了京城的消息,知道大房的朱世赫和墨姨娘要回西北,二人不免琢磨起来。
这两年,二人一直在和喜娘争个高低,倒也把手伸进了王府的生意里,得了不少浮财,如今过得最是逍遥,乍一听大房要来人,不免心中有鬼,不过瞧着是一个姨娘和庶子,便也放下心来,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梁州城许家可不是一个庶子就可以翻天的。
许氏得了消息,对朱寒夜说道:“老爷,这是王爷的意思还是大哥的意思?”
朱寒夜说道:“既是父亲的意思,也是大哥的意思,如今看着父亲在朝堂之上,一时风光,大哥却低调得狠,却不知我那大哥城府极深,便是二哥平日风流成性,也是心有城府。不过不用担心,我那侄儿想从咱们手里把东西抢过去,且要理清各家铺子生意的事才行。”
许氏仍有些担心,说道:“西边那里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好端端的那墨姨娘突然要回西北,会不会是西边的主意?”
朱寒夜顿了一下,说道:“无妨,那木家如今是要靠着关外的生意才能逍遥,有她们顶着,咱们更不用担心。”
……
端午前后,喜娘那新得的五百亩良田也顺利收获,瞧着几处堆满的粮仓,喜娘心里踏实了许多。
这日齐修远的妻子吴氏登门,说了些话,方才说明来意,原是那吴家想要喜娘手里的这批粮食,喜娘原没打算卖掉,不过最后还是清了几仓的粮食,留了几百人一年的口粮。
吴氏走后,喜娘却想起了一样生意,不过这生意如今且做不来,还得寻着合适的师傅才行。
等耕种的事忙完之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