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别离
密信是从北境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镇国大将军的亲笔手书,否则长安也不至于在公子与姑娘卿卿我我期间打断他俩。
拆开信,一看之下顾长卿脸色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信中大意是相国邹寅协助煜王围城逼宫,圣上以及众皇子、后宫妃嫔们皆已被软禁起来,煜王以一干人的性命逼迫圣上写退位诏书。而圣上早已察觉到煜王有谋逆之心,事先在城外有所布置,一旦宫中有变,信使便带着圣谕前往北境,请镇国大将军回京救驾平乱。
父亲在信尾还叮嘱他无论发生任何事切不可回京。
煜王和朝中的清流派密谋一事早在数月前顾长卿便已收到消息。
煜王虽无大智,但宅心仁厚,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国君。
因此顾长卿并未将此事上报朝廷,而选择为煜王抹去一切马脚,并暗中推波助澜。
消息绝无走露的可能,这点自信顾长卿还是有的。
那么皇帝是如何事先察觉的?纵使他有未卜先知之能提前得知煜王的计划,为何不在京中部署防御,反而舍近求远派亲信前往北境搬救兵?更何况邹相从头到尾并未参与过煜王的计划。
搬救兵是假,骗他父亲回京才是真!
如此拙劣的骗局,按理说父亲不可能看不出来,况且他早已修书叮嘱过父亲切不可插手京中之事,可父亲仍往京城那个圈套里钻!
信的末尾又反过来叮嘱他万不可回京,说明父亲十分清楚京中局势凶险,由此可见,父亲有不得不回京的隐情!
顾长卿甚至不敢去设想父亲不得不回京的隐情到底是什么。
他苦心筹谋许久,自以为早已将一切安排妥当,却不料事到临头还是出了纰漏。
其中必定有哪个环节生了异变,然而无论北境还是京城皆远在千里之外,顾长卿根本无法立即将事情调查清楚。
眼下最紧要的是阻止父亲回京!
看看信从边境发过来的时间,再算算行军脚程——他即刻启程,快马加鞭或许能在父亲抵达京城之前将他拦下。
将书信内容梳理一遍后,顾长卿心下已有计较,沉声道:“远游,安排一下,收拾东西随我回定安。”
顾远游与长安齐齐应好,转身便往外走。
公子叫住长安,远游也随之脚步一顿,两道目光齐刷刷望向公子,等候他吩咐。
公子对长安道:“长安,你带上掌印回营里。”
长安怔了一怔,随即面露怒意,不可置信到:“公子要赶我走?!”
公子扯起一抹牵强的笑,温声安抚他:“并非要赶你走,只不过让你回营调度人手,万一没能及时拦下父亲,我定要进京的,届时你带人来与我里应外合。”
“休想诓我!咱们的人手分布在各地,一时半会儿哪调得过来?等我赶到定安……”嗓子眼像被什么堵住一般说不下去了,长安双眼逐渐泛红,赌气似地撇过头去。
远游不明就里,心道不就是让他回营里调个人手吗,怎么搞得好像被公子抛弃似的?他望望长安,又望望公子,犹豫着要不要帮公子劝劝长安。
长安又道:“反正我不回营里!你让远游去,他身手没我好,关键时刻我比他顶用。”
一听此言,顾远游登时不乐意了,怒视着长安:“我要跟着公子!”又转过身对公子道,“公子,长安脑子比我好使,调度人手这种事让他去。”
事态紧急刻不容缓,此时争论只会延误时机,最终顾长卿只得答应带他们二人一并回京。
三人定好晚上动身,分头去安排事宜。
与此同时,临江城中欢喜客栈的上房里,孟瑾年正在借酒浇愁。
酒一杯接一杯下肚,喝得既快且急,不知想起什么,突然大笑几声,他把手中酒杯用力掼向地面,霎时间碎瓷飞溅。
听到房内动静,一直阴沉着脸站在屋外的老何急忙推门而入,见小侯爷无恙后松了口气,走到小侯爷身边,垂眸定定望着他。
“老何……”小侯爷低唤一声,缓缓抬起头,睁着通红的双眼,视线却没有落在任何一处。
老何心里“咯噔”一落,“小侯爷这又何苦呢?你不心疼自己,老何心疼你啊!”
孟瑾年紧抿着唇不敢开口,他怕再说话眼泪会忍不住跟着掉下来。
男儿流血不流泪!
可最终,他还是忍不住问:“老何,你实话实说,我是不是哪一点都比不上顾长卿?”话音刚落眼中早已蓄满的泪水终于落下,“啪嗒”掉在桌上,心又揪疼起来。
生平头一回,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什么都比不过顾长卿,文比不过,武也比不过,就连容貌都比不过!
他生平最讨厌的人便是顾长卿!
可他又明白,之所以讨厌顾长卿,其实只因嫉妒他,羡慕他。
“当然不是。”老何温声道,摸了摸小侯爷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