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淮府生乱
是为了借此抽去北海军力的半数薪柴。而抽薪之人,不必多猜。这又印证了徐舜臣多年以来冥冥感觉却又不敢确信的一个猜想,以义父为首的旧臣派一直以来支持的都是行渊王府。
他现在只消找到可以证实洛河泄堤确是人为的证据即可,他近乎饥渴地想要画完这副天大的棋局,但他又不敢想象自己是否能真的面对,这只会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义父的计划是多么的可笑且残忍。可笑他悉心布署不可能不提前知会行渊王,但行渊王依旧置之不理,亲临北海葬送自身。而行渊王府这么多年来让权求全的做派,他不难猜义父的计划甚至这么多年的暗中支持,都是被行渊王拒之门外的。不惜将献阙拖入困境,赔上自己的性命和名声,可笑又残忍。
而如今的他,也没有立场再审判义父的对错,从刚刚那封信送出的那一刻,他便已经入局了。义父在扬淮府扶植的商贾,再以徐氏在扬淮府经营的部分产业作为加码,他要这把火,越烧越大。
月色之下,他负着手,右手触到了左手腕上在刑部受审讯时留下的疤痕,望着远处摇曳的竹影,轻声道,“都抢萝卜多没意思。我来加把火,把剩下的萝卜都烧了吧。”
扬淮府暗流涌动,几月来不停上涨的物价竟有与日俱增的趋势,而各个商贾竞相大幅购入米、面、棉这些家常货品,致使这些寻常货的价格越炒越高,竟炒出了南姜建朝以来的天价。寻常人家要买米面,更没了门道,手中的铜币虽多,但也多不过米面的价格。
等朝廷意识到为了填补军备而铸币过多时,已阻止不了这股诡异热潮蔓延全国的趋势。现下全国各地的商贾都争相模仿扬淮府,恶性囤粮导致粮食价格不断升高,祸害到其他产业也是市价不断上涨,不少小商铺关门歇业。常常能见到百姓扛着一麻袋钱币去疯抢粮食,却还是补给不上家中所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朝中正苦恼着如何平息这股物价上涨的风波。又是从扬淮府开始,有商贾声称现在的钱币越来越不值钱了,只有把钱都换成金银才保险。全国上下跟着扬淮府有样学样,一时之间所有的卖金银首饰的铺子都被抢空,最后这些铺子都紧闭大门,有好几家被抢空了货存,看着铺子中存着的大量钱币和愈加上涨的物价发愁。
“金银潮”如火如荼,朝中无法坐视不理,只得下令全国禁金银,但终究还是止不住私底下的金银买卖,甚至官告官扯出了一条官官买卖链。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全国上下禁藏金银,定京和扬淮府首当其冲,率先被挨家挨户地查处金银,于是又好死不死让几个贪官污吏撞到了枪口,竟被查出了成箱成箱贪赃得来的财宝,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是被满门抄斩。
禁金银的同时,朝廷终于商量出了对策,既然旧钱币已成了市场上的劣币,那便用新币成为良币驱逐劣币。他们推出了新历币,大肆在全国推行。动荡了好几个月,总归是迎来短暂的安生。但市场之中,仍旧是钱多货少,即便是新历币降了火,还是浇不灭内里燃烧的火种。朝廷更未曾察觉,市面上不断出现的以假乱真、似真难辩的仿币,致使物价上涨的灾祸卷而复来,甚有愈而愈烈的架势。
外面水深火热,而公主府内因着徐舜臣的愈先筹划,度过了金银搜查,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平静。徐舜臣还是照常去书院,他和肃羽昭将公主府中存的粮棉都匀了匀,代替了补贴发给每个学生,因是即便时局艰难,学生们还是每日坚持读书。只除了程曦,他已经有五日未来了,也无人来替他告假。
徐舜臣知他家中情况甚为艰苦,至严冬也不见孩子有一件妥帖暖身的棉衣裹身,心中甚为担忧,便在下学后顺着周围街坊的指路一路摸索到了程家。
说是一个家,也只是茅草盖成还四面漏风、上面漏雨的矮屋子,徐舜臣找去时正下着大雨,浇在茅草屋上简直如洪水卷稻草之势,使得半边屋子都塌陷了下去。徐舜臣收了伞,弯腰进屋,内里唯有一根蜡烛放在矮桌上将要燃尽,显得整个屋子青荧荧的,桌上还摆着被雨淋湿半边的书。而程曦孤零零地蜷着身子睡在茅草上。
正值严冬,他身上却只盖了一张破烂的薄毯,徐舜臣走过去,细细一看才发现他身上有不少青一块紫一块的冻疮伤,小脸已经毫无血色,整个人就像是已经冻到不会抖了。
他轻轻拍了拍程曦,却没有得到回应。他又摸了摸程曦的脸,冰凉到干硬,他似是不敢相信,伸出手指去试探程曦的呼吸,没有丝毫波动。他不信,又转而去摸程曦的颈间,仍旧没有探到生机。他朝着在旁边站着的仆从颤声道,“快!找大夫来!快!”
仆从飞快地跑了出去,而徐舜臣又想起了什么,对着另一个还站着的也吩咐道,“去找找他的父亲现下在何处。”
大夫来了,也只能摇头,“这孩子想必是饿了很久,又加上冻伤太严重,身体熬不住了,只怕是已经死了有些时辰了。”大夫又惋惜道,“这孩子命苦。他爹帮我的医馆也跑过几次腿,回回都说等攒够了钱就给孩子买件棉衣,可是回回都赶上棉衣涨价,一次都没买成。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