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赴宴(二)
他暗自朝宁王看去,宁王背朝殿门立在原处,抚了抚短须一言未发。
殿中争论了半晌,出现一个清亮少年的嗓音:“请皇上恕罪,论理草民无资格出列发言,然事关义父,便不得不得罪了。”
年轻的皇帝身穿龙袍,坐在龙椅,抬了抬手道:“少玙你虽无官职,不在臣工之列,但你是皇叔义子,便也是朕的义弟,既在大殿之上,不防有话直言。”
谢少玙应个“是”,又转对煊郡王和犀郡王拱手,垂眸道:“今日有人非议义父,三位兄长谦让宽仁,不便与人争执,不如由小弟请命出言驳斥,恳请兄长首肯!”
煊郡王笑笑道:“谣言本不稽,只可惜三人成虎,任由它以讹传讹下去,只怕会祸国殃民,便有劳小弟趁机辩明,清正视听吧!”
谢少玙重对皇帝一拜,道:“恕草民直言,今日乃皇上大婚宴请群臣,并非金銮殿早朝议政,几位大人挑起事端,非要此时议论国事,是否本末倒置?皇上乃明君,朝政之事心中自有决断,分得清谁是忠臣,谁在挑拨离间,几位大人步步紧逼,一心欲将义父定罪,难道亦是在逼迫皇上?”
谢少玙停住片刻,几位大人忙向皇帝请罪:“臣不敢。”
谢少玙继续道:“义父乃皇上亲皇叔,受先皇临终托付,十几年来呕心沥血,视社稷黎民为心头第一大事,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魏朝!且他处事向来雷厉风行,多年辅佐之功,自然知晓其中轻重,岂容一些空口白话的看客指手画脚、言辞污蔑!”他顿了顿,道:“且义父这些日一直在操劳淮南水灾,并不在堂上,几位大人挑此时机背后攻诘,是否不够光明磊落有小人之嫌?”
他扫视对方几位大人:“几位大人口若悬河,想来胸中有不少治国安邦的良策,如此能耐不如前去淮南治灾安置百姓?总比饱食终日,成日里钻营如何投机取巧、暗箭伤人来得好!”
几位大人气极语塞,急转向皇上求主持公道。皇上正欲安抚,门外一道声音响起:“既然饱食终日行小人行径,更应亲身体会民间疾苦才是!”
众人扭头看去,却是宁王进殿,他拜见过皇上,回禀道:“臣近日操劳淮南治灾一事,未能陪同皇上宴请群臣,请皇上恕罪。”
皇上忙从龙椅上走下来,亲手将他扶起:“皇叔哪里话,辛苦皇叔为国操劳。”
宁王起身:“谢皇上体恤。如今治灾已见成效,崩溃的堤坝已修补,从邻近县调集的粮米已发放了一部分,在此之前,多靠地方乡绅慷慨解囊在城内广施粥棚,灾民已有安置,摧毁的城镇和受损的房屋只待灾后重建,臣稍后会和户部、工部商议如何善后。”
皇上舒展眉头感激道:“朕虽坐在金殿,然心中常记挂灾民,全仰仗皇叔为朕分忧,皇叔可要保重身体!”
宁王点点头,朝众臣扫视道:“先前殿上似有争执,不知皇上预备如何处置?”
皇帝忽有一怔,面向宁王,并未指明道:“还不快向宁王认错!”
几位大人中偏有两位坚持己见:“请皇上恕罪!宁王有盖世功勋不假,但他一人大权独揽,多年来独断专行,若他肯立即还政于皇上,臣立即磕头认错,即死也无悔!”
另一位道:“还请宁王说个明确日子,三日或是五日?交出六部执掌大权即可自证清白!”
宁王不为所动,向皇帝道:“看来他二人不思悔改,枉费皇上一片心意,交由本王处置吧!”
皇上刚要阻拦,宁王抢先道:“如今北方边塞修筑防御,正缺劳夫,本王看你二人身强体壮,正好去那里好好为国出力。来人,拉他二人下去!”即刻便有大内侍卫上殿拉他二人出去,二人口里咒骂不绝,渐渐声小。
宁王扫视众臣静默一晌,大殿内无人不闭口藏舌。
“边塞劳夫不怕多只怕少,若再有人以此事烦扰皇上,便去与他俩作伴!”宁王浑厚有力的嗓音在大殿回响,竟使得众人大气也不敢出。
他似是满意了,转向皇上道:“皇上,您涉世未深,难免识人不明受人怂恿挑拨,为了杜绝心怀不轨之人趁机犯上作乱,动摇大魏根本,本王宁愿背负骂名为您处置了,无奈之处请皇上明鉴!”
皇上快速回过神来,抹去脸上惊愕:“自然,自然,皇叔处置甚妥。”
“谢皇上,本王还有要事处理,先告退了。”
宁王退出之后,皇帝快步坐回龙椅,沉吟了片刻对众人道:“今后谁也不可再进言弹劾宁王,殿上之事以后也不准再提。听清了吗?”
众臣异口同声遵命。
皇帝呼了一口气,语调变得轻松起来:“想来诸位大人已酒足饭饱,不如携家眷去御花园四处走走,内务府安排了牡丹台听戏,亦可登船畅游聆风湖。诸位大人请便吧。”说罢便离了太和殿回到御书房。
一进御书房,随行的近侍宫人李公公屏退左右,扶皇帝坐下,忙斟了一杯茶,皇帝端起茶杯,手却有些发抖,重重放回案上,气呼呼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