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意我还是他?
“小极还没回来吗?”
“回四太太,还没呢,时候不早了,您回去歇着吧,这儿有我呢!”
夜深,街上静的不像话,放眼望去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着。流稚提着灯笼迈过高高的门槛走到街上,像过去几年中的很多天一样等着张极回来。
“小余啊,你先休息吧,我去找找他。”声音轻柔,十年如一日般。
管家余宇涵忙得上前拦住,劝道:“四太太,太晚了,您一个人也不安全,还是我去吧,朵朵小姐醒来见不着你怕是要哭闹。”
“不碍事的,阿志看着她呢。”
“那需要叫一下阿顺少爷吗?”余宇涵问。
流稚摇摇头,轻声道:“莫要打扰了,你帮我留好门吧,我去去就回。”说罢,便提着灯踏入黑夜。
余宇涵望着流稚的背影渐渐的隐入黑幕里,轻叹了一口气。他从小在张家同几个少爷一起长大,见证了张家从兴盛到低谷,人丁兴旺到分散,少爷和小姐们都是流稚在这个纷争的时代一个一个亲手领回来的。爷爷说的没错,如果当初嫁进张家给张老爷子冲喜的不是流稚而是其他人,估计张家早就在大清灭亡的时候就一块儿没了。
流稚嫁进张府给张老爷子冲喜的时候才十七岁,说好听点是明媒正娶,说白了就是卖进张家。大太太看中她老实,没有多余的心眼子,就以三袋白面,两袋大米作为聘礼,一八九几年到处在闹革命,有些人图个温饱就很难,哪儿有白面吃!
张老爷子五十多岁,按理说是个等着享福的年纪,突然的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命,寻了好多法子总是不见好,大太太便买来流稚为张老爷子冲喜。
本来是桩好事,可没曾想,一喜冲过头,大婚后第三天的清晨,张老爷子就彻底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从此,流稚便成了全南奉人茶余饭后口中那个命里带煞的克星。还有些污秽话说老爷子新婚之夜受不住,体力跟不上,直接累死了,说什么的都有。整个张家上到太太少爷,下到家婢家仆都不待见这个刚进门的四太太,私底下说些什么晦气话也丝毫不避讳她,流稚一直深居偏院,对于那些权当听不见。
大奶奶是个温良之人,十五岁就跟着张老爷子,前半辈子吃苦打家业,后半辈子受罪守空房。虽为张家大奶奶,却是一天福都没享过。好在还有一个儿子,单字一个极,生的聪明伶俐,体贴孝顺,在这漫长无望的深宅大院里也算有个盼头。只可惜,张老爷子走后大奶奶就一病不起,过了三年,大奶奶就丢下张极撒手去了。
大奶奶去世那年,张极才12岁,按规矩,他得跟着二奶奶生活。但二奶奶也有个儿子,叫张泽禹,她怎么可能对别人的儿子关怀备至呢?甚至这个孩子还是张家名正言顺的长子,将来是要和自己儿子争夺继承权的,二奶奶自然对他不好,放任自流。
张泽禹生性单纯,从不在意什么长子次子,继承家产这些东西,他只知道那是和他从小玩到大的兄长。大太太去世后,他怕张极躲起来偷偷哭,常跑去留苏院找他玩。他很想对张极好,但他将自己封闭,不愿和别人沟通。二太太也不让张泽禹去找他,经常邀请苏公馆的大少爷苏新皓来锦合院。渐渐地,张极认识了很多外面的朋友,开始不回家,像今天这样,流稚都会出门去找。
流稚一双小脚走的不快,但尽力迈大步走着,夜深世道乱,她怕晚一点会出事。
过去五年时间,流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深夜把张极背回来,有时酩酊大醉,有时浑身是伤,有时在街头捡到,有时在警局领人。自从大太太走后,二太太不管,按规矩轮不到三太太和流稚插手,没人关心的张极便跟着街上的混混学坏了。常从账房支走大笔银子,逃学喝酒,和人打架。每次受伤重到不省人事都是夜里流稚跑遍大半个城背着他回来,然后去药房煮药,擦洗伤口,彻夜守在他身边。
路过每条小巷子流稚都会往里瞧一眼,以往警署不来消息让去领人那多半就在巷子,这次又来到了熟悉的南巷,流稚举起灯笼使劲儿的往里瞧着,但微弱的灯光照不清不见底的巷子。流稚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瞧一眼,以前她就是在这里找到被打个半死的张极。想进去看但实在太黑了,不进去又怕张极真的在里面,万一出点什么事。来不及多想,她双手紧紧捏着竹竿准备走进去,突然身后冒出一个声音。
“别进去了,我在这儿呢。”
张极扔掉烟头,用崭新的皮鞋碾了几下,吐出最后一口烟,从黑暗中径直走向她。
印象里,他向来喜穿长衫,今日一身新裁的洋装衬得他肩膀宽厚健壮,双腿笔直修长,面颊也早褪去稚气,同长衫不一样的多了几分稳重。或许在几年前他就已经长成了大人模样,只是她现在才发现。
张极自然的接过灯笼,另一只手牵起流稚的手挽在自己的臂弯,轻声说:“走吧。”
流稚见过那些西洋夫人会这样挽着她们身边的先生,她不适应这样做,便把手抽出来。手正要抽离的时候,张极一把抓回去重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