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我尝完桃羹,向刘恒行礼告退。
他一向是允我的,哪怕有些突发的念头千奇百怪。我曾随心将脂露抹上他面颊,让他试简牍上的奇特菜肴。刘恒的应诺平淡而轻,像铜镜里触不到的虚影,以一种不真切的角度替我实现期许。
这一次,只是从他面前告退,回我的北院去。隔日见他,亦或三日后再去,不算要苦思良久的决定。
刘恒将我的食具往里收了些,就像他尝了两碗桃羹。他浅色的眸子恍若缠绕的枝,不止于一只小小的青釉罐,而是在……我荒谬地想,是在挽留我。
然而他说,话语带着与浓雾相似的情感,“去吧,樊少子。北院有客。”
早前修葺完长廊,走着平坦又省事。我思索刘恒的话语,脚尖踩在飘忽不定的云间,每走一步,就更浸云雾一分。直至缠绕上腰的那刻,有人扶住了我。
安香托扶我的小臂,关切道:“站久了吗?”
我摇摇头,“王上尝过桃羹了……我自行回来的。”
她带我进北院,一路的女使屏息垂首,鸟雀声都近乎于无。
午后日光褪去,天色覆上一层厚重的白,又不似落雨之兆,仅是堆积的阴云。我不定的心怦怦跳,一次又一次,像骤然涌起的的浪潮。
安香的尾音有些飘忽,“樊少子,有人来见你。她……她就在正室。”
我脚步不停,微微透些急切,目光注视着闭合的扇门,继续听她讲。
“似乎奉皇太后之命,”安香跟随我的步伐,略略喘息,“她自长安来,说是……只为你。”
扇门从内向外开,声响像空谷中猎猎的回音,自我身后不断绵延。门后的女子与我年纪相仿,双眸如雪光般透亮,几乎要侧身,才避得开这一道目光的直视。
她身着长长的浅褐色襦裙,边饰绿缘与三色彩绘。女子脊背挺直,虽然肩侧是门扉,却不倚也不靠。至近前略仔细地瞧,她的眉目还与我有三分相似,我灵光一现,几欲开口,终究因称谓而止于唇齿。
她颔首,迎了一步:“樊少子?我来代地,就是来看你的。”
我对她笑了笑,轻轻行礼,“很远吧,你......”
“我也是吕家的女儿,论起来,与你同岁。”她还礼,双眸波光流转,语气忽有些冷,“外人眼里,他们见我......一贯称淮阳王后。”
淮阳王......淮阳,借稍纵即逝的思索,我想起了这位藩王。刘友,高帝第六子,比代王还小上几岁......居然已措办了昏礼?从母何时命她去的?
扇门边风刮得紧,吹皱了身上的衣衫。我压下疑虑,引她进入正堂,指尖在袍袖下悄悄握紧,道:“我名荑桑,家中通常叫名字。你的名呢?”
“灵君,是湘君里面那个灵。”她落座,抬头望我的面容,“不过代王后,你的样子真好认,与我所闻相差无几。”
我坐在她身边,将侧壁微凉的茶具推给她,“我来代国仅有半载,其实不是......”
“有旨意在,代王后一定是你,樊少子。皇太后没与你讲吗?”她浅尝辄止,放慢声音道,“还是你不喜欢此处,不喜欢代王?”
“代地虽贫瘠,日子却并不难过。”我抚过鬓发,“但王上对我......”
淮阳王后的双眸极清亮,以一把锐利铜戈之形刺穿云雾。
“不喜欢,就不要偏袒他呀。皇太后有言问你。地税、山泽关梁先不提,他是否尽本分,是否......对吕氏为王心存不服?”
从前,我将赴代国,从母对我说,代地见闻,王上所言所行,须仔细斟酌。
吕灵君丝毫不避人耳目。我望见她发间的玉胜,其上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的昆仑丘,恍若借此求西王母的护佑。
可惜不是,她不需向神灵借。玉胜熠熠生辉,与长乐宫的华美如出一辙,相得益彰。
她接着道:“你也是吕家人,你和我血脉相近,荑桑。不会有事的,你会一切平安。”
有一刻,她的话语令紧绷的思绪微微摇晃,像在代地所受的猜疑逐渐消逝,下一旬就要回家了。
若刘恒生疑,谁也寻不到他的任何错处。可他若真切地信任,此刻,不会有人层层深入地陷进思索。
我将飘荡的神识扯回来,才意识到自己正答话,“代王对百姓仁德,从不与民争利。他与薄太后皆敬从母,未欺瞒过。”
灵君拍拍手,“好,樊少子,你对他好。
“我遇见了代王身边的职官,那个长史,对你似乎就不好了。”她眉眼生动,“原先那位,因你而被革职。可新上任的,也视你为眼中钉。难道每任长史都厌恶你。还是说,原来的没走?”
新长史名高祛,与我素无交集。旧的那一位,刘恒迅速革了他的职,换上自己人。
我想起,双成并未为他求情,只是向我请罪。她究竟是胆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