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他对比了一下老师的另外两个朋友,文天祥和于谦,都是风骨俊秀,光风霁月的高人。 想必这个张千载,也是如此吧。 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第二天,张珪见到了被属下带到他面前来的张千载。 事情进得非常顺利。 因为张千载本就一直徘徊在馆驿之外,千方百计地想混进来。 要是想见一眼文天祥。 在历史上,他用尽了一切手段营救文天祥,追随北上大都。 后来屡次营救失败,就在监狱旁边租了房子,竭力照顾狱中的文天祥。在其就后,又帮忙收敛遗骨,背负千,归葬故乡庐陵。 张千载为了进门,采用了强大的金元攻势。 每个驻守的元军都被他塞了一些金钞,众人虽然因为顾忌文天祥是重犯,不敢松口,态度却也大为和善。 这日,守卫满面笑容地走向张千载:“你可以进来了,们少将军要见你。” 厢房内,邓剡在教导张珪今天的功课。 张珪一边悬着手腕写字,一边眸光凉凉地往边上瞟,想清楚于谦坐在窗前做什么。 “要专心”,邓剡不轻不重地抬手,敲了一下他额头。 张珪索直接问了出来:“老师,他在做什么?” 邓剡:“廷益在进崖山手卷的写作。” 那日,陆秀夫投海前,将众多文献托付给了邓剡,其中最珍贵的,是他亲手记录的崖山海上朝始末。 他对邓剡说,倘若你侥幸不,定要将这些内容传承下去,好教后人知道大宋有风骨未绝。 后来,邓剡果然在此基础上,为包括文天祥、陆秀夫在内的众多宋末英杰,著书立传,流传千古。 《宋史》草草修成,略去了事迹无数,都在他的书中被保留了下来。 于谦觉得这件事很有意。 那些逝去的丹心与傲骨,不该就此磨灭,随崖海的细沙与浪涛一沉俱沉。 如,先生的事迹曾激励了他很多年,斩锋沐雪,一往无前。 其他的宋末英杰们,也不该被遗忘。 他们的故事将如青灯般照彻永夜,让每一个抚卷长吟的后人,都深受鼓舞,心向往之。 恰逢邓剡生病,于谦就暂时接替了对方的工作。 今日先写《张世杰传》。 张珪一,顿时坐不住了,劈手把于谦的书本抢过来:“不许写,张世杰一介叛逆之徒,也能算英杰?” 张世杰是出生在金国的汉人,曾是汝南王张柔,也就是张珪他爷爷麾下的军户。 后来逃亡投宋,一生为宋征战,殉崖山。 于谦淡淡地望了他一眼:“你觉得张世杰做错了?” 张珪恼火道:“他一个叛贼,怎么会错!” 于谦不免摇了摇头:“人的出生虽无法选择,却可以选择要以何种方式,过完己的一生。” 张珪觉得他说的有道,但这么一想,更咽不下这口气了:“生在们家麾下,就应该始至终都是们家的人,叛逃就是不忠不!” 于谦:“那你的父亲作为汉人,出生在金国,如今为何是元朝的镇国大将军?” 张珪立刻转了话锋:“然是为了天下苍生!” 于谦:“……” 他还从未见过有人可以将“入侵他国,屈身事仇”,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张珪昂首说:“的家乡河朔地区,从来都是最先被放弃的那一个。百年前归辽,转而归宋,靖康之后,又割让给金。” “宋廷从未有一日想过要迎接北方子民归国,就连名上的文章都做过一星半点,金人也是将河朔一带,当作和蒙古战争缓冲的炮灰。” “若不是爷爷从前带着当地汉人,拉起一支卫军,四处征战,保卫家乡,河朔早就千人烟断绝。” “这金、宋皆如此腐朽,它难道不该亡吗?父既然已经灭了宋,扫平天下,百姓然可以很快安定下来,不用再过从前那种苦日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跟着老师学文的原因,天下已定,合用文治,要为世间汉人请命。” 于谦陷入了沉。 能出来,张珪确实是一个极端的想。 他是真的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与年少热血,认为元朝一统天下后,汉人都会迎来更好的生活,并且愿意燃烧己,去达成这个目标。 张珪后来,也确实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