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酌
,这是目下较好的选择。
与二位一同在此的还有赵统。年轻的将领披了件氅,跪坐在魏延的帅案一侧,神色如青松般挺拔。天色清明之时刚至,一身的风尘未待洗净,他便先到魏延处报道来了。
“军司马,可是有新消息?”刘琰捋须先问。
魏延狠狠将邸报摔在案台上:“哼!无非是羌中一带又被郭淮那小子骚扰了!这二年来,我看他什么事情都不干了,专在西羌国境线上做缩头乌龟!”
刘琰笑起来:“那,军司马此次预备如何应对?”
“哼,对付缩头乌龟,只须声东击西,就能把他们吓唬得够呛。”魏延目光闪烁,已然在心中拿好了主意。
刘琰摇摇头,似乎有别的话要说。魏延看出他的犹豫,使个眼色,刘琰便无奈道:“听意思,军司马是预备亲自去了?”
“不然呢?”
刘琰说:“丞相向来令军司马便宜行事,但羌中还有二百里,若将邸报所陈呈给丞相,北伐大军距离稍近,岂不更省时?”
“威硕,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魏延捋须笑道:“自建兴六年丞相北出,震动陇上,魏人近二年在长安以西、以南早有准备。此次两军本就在雍凉缠斗,况且还是他们先动,南下挑战汉军的。三路并进,一路转移视线,乃为疑兵,一路专意围攻汉军主力,还有一路便是那‘出其不意’的西羌。主力抽不出身来,我若不提兵亲去,打他个不备,待郭淮那小子反应过来,回头再去攻击陇右,丞相那边形势就会更严峻。你是想坐看我朝失地,还是坐看丞相吃亏呢?”
“诶、诶!言重了,文长兄!自然都不想。”刘琰面上发了赤色,自觉窘迫。碍于魏延的威势,咽下了胸中的话。
“阿统以为如何?”魏延对向来熟悉的赵统说起话来,自是亲切了几分。尽管他是小辈,魏延却不因此而摆着大将军的架子。
大抵还是因为赵云的缘故。魏延半生不曾对谁服帖过,只是这位曾经以威重严正得名的翊军将军,让他骨子里飞扬跋扈的那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克制了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磁场便是如此玄妙。骄横如魏延,也会在赵老将军面前有所收敛。
加之赵统自少年时代起,便择汉中作为历练场,而那时的魏延炙手可热,正是万人之上的汉中太守,对赵统的扶助与提点,是写在明面上的。现今赵统入仕七年,一直随侍天家近前,是陛下面前爱重的青年才俊,故地重返,比起七年前,自是改换了一番心志。
赵统谦和地回答:“军司马亲去,自然成功。”
“嗯。”魏延满意地点点头:“威硕刚才似乎还有话没说完,不过已经不必再说。我知道威硕所想。威硕所想,也是我虑。”
闻言,刘琰面上一直留存着的尴尬才算缓释了一分。
“那琰便告退了。”
待男子踏出帐幕,魏延才换了一副更为松快的口吻:“阿统,我一旦动身,汉中由你来暂领,如何?”
赵统赶忙拱手让道:“恐有负重托。”
魏延直身虚按他的手臂:“哦?没信心?”
“信心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我此次前来,才算是第一次与将士们照面,必定不能服众。”
魏延沉默不语。心下却在此时冷静了许多,觉得面前这个年轻人说得极为在理:赵统本就是赶来挑人的,不日归朝,没有多余耽搁的理由。
“嗯。是我考虑不周了。”魏延沉声道。
赵统却难得轻松地笑了:“魏大人,军中大事,不该任由情感压过理智啊!”
魏延也十分难得地没有反驳。
“自号一喊到号七,再来一遍。”
旭日初起,晨曦还未全然散退。面南将台之上,一身戎甲的男人左手执一面窄角赤色令旗,右手臂弯里则夹着另一面制式相同、只体量稍大些的玄色绣边令旗。距他三步的木案上,平摆一柄长剑,细细看去,新系剑穗自由垂散在案台外侧。
男人微微眯起的眼看过六路,最终将眸中锋芒牢牢定格在将台之下、演兵场之上操习的千余人身上。
赵统站在将台后,看见木阶上还浅浅铺着一层露水的痕迹。他抬眼望去,看到垂在案台一侧的剑穗,眼底稍动。
男人号令一出,底下刻苦耐劳的兵卒们便遵守纪律,按着他的要求从头到尾又一次喊起了口号。参训的男儿们各个相距一丈远,挥起手中裹了利处的刀枪棍棒来,真是分毫不让、威风八面!
赵统理过常服前襟,一手按剑,登上将台。目光却不自觉地在那并不属于他的剑穗上流转了几刻。
“君演练士卒,确有几分‘汉官威仪’。”赵统在“号三”与“号四”的间隙向姜维打了一个客套的招呼。后者察觉到将台下早站了人,此时看到是意料之中,微微颔首,权作回应。
汉军威仪,一个起点极为高挑的褒语。
从前世祖驱驾入洛,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