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楔子五
好了个足够大的土坑。
“娘的,终于弄完了。”
“齐了吧?快,把他们都推进去。”
“啊?不是要先烧吗?”
“你笨呐,直接放进坑里,先烧着,明早再来埋。要额们在这里守着这些死人,哼,做梦。”
“对对对,还是你小子脑袋灵光。”
众兵丁闻言,皆是一阵附和。
随后便将众多尸体胡乱扔进土坑里,放上木柴,又倒上火油,随手扔上一把火,确认火势蔓延开后便扛着刀枪离开了。
……
汴梁作为大宋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城外每日都是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各类人群穿梭其中。虽然距离五代丧乱的结束并没有过去多久,但短暂的和平依旧让人们恢复了生机。集市里虽然称不上摩肩接踵,但也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然而就在这天,汴京的人们惊讶地发现,城中那个著名的,一门三进士的张府,连同其所占据的街坊一齐被兵丁围了起来。那栋鹤立鸡群的精巧小楼,也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城外的几幅告示似乎向人们揭示了事情的真相。
告示的内容十分简洁:“兵部尚书张延年意欲谋反,为开封府尹识破,逆犯虽负隅顽抗,但最终伏诛。而官家惊闻噩耗,痛心疾首,卧病不起,将朝政托付于开封府尹,皇太弟赵光义,命赵普,薛居正,贾琰等人入朝辅政。”
过路人听得兵丁大声念出告示上的内容,不由得震惊不已。
“你昨晚听到了吗?”
“听到什么?”
“哎呀,就是……那个啊。”
“我听到了,几个街坊外都听到了。那家伙,不知道有多少人呐,还有好大的火。”
“张延年,不就是老宰相的儿子吗?”
“对啊,难道老宰相也?”
“不可能吧,张老大人可是三朝老臣啦。”
“三朝老臣又待如何,诸位难道不知五代旧事乎?”一位读书人打扮的男子冷笑着说道。
“你放屁!”
“就是,张老大人多好的人呐,我家还吃过老大人的米呢!”
“看你这样子也是个读书人,没想到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就是就是……”众人纷纷反驳道。
“你、你们……粗鄙!”那读书人闻言,涨红了脸,就要与众人争辩。
“我认得你,你是城外十里村的胡秀才,大白天的不去好好读书,在这里看热闹。”突然,人群中有人似乎认出了此人,大声叫道。
眼看众人面色不善,一个老者缓缓了开口:“小娃娃,老朽看你年岁不大,估计你也不知道张老大人和小张大人做的善事。你们读书人讲‘不知者不怪’,你快快离去吧,莫要在此胡言,妄生事端了。”
那人闻言,沉默了一阵,低着头挤开人群离开了。他没有注意到,在刚才看告示的人群中,有一人也挤开人群,远远跟在他的身后。
就在胡秀才走到离村子不远的小路上时,突然眼睛一黑。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下午了,而他的脑袋被裹得像个剥了壳的鸡蛋,正躺在自己家的床上——听他老爹说,这还得多亏从城里赶集回来的同村发现了像死狗一样躺在路上的他。
……
张府谋逆案的风波并没有随着逆犯的伏诛而平息,开封城中许多官员都以“与张府相互勾结”而下狱,抄家流放的也不在少数,霎时间京城之中人人自危。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等到朝中想为张家辩解的官员反应过来时,张家已经满门被灭。同时又有张家门生故吏出首供认张家“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结党营私,欺上瞒下”等数十条罪状。办案官员以兹事体大,不敢擅专为由,连夜上报中枢。皇太弟闻言勃然大怒,怒斥张家“枉负圣恩”,命令有司严办此案,不得轻纵,又下令朝中有敢为逆犯争辩者,按共犯论处。至此再无人敢在朝中为张家出头。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几天,宫中便传来噩耗:赵官家受不了一连串打击,于是夜驾崩,临终前将皇位传与皇太弟赵光义。
次日清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随后下令,以赵普为山陵使,领一军为大行皇帝卫陵,又以薛居正为宰相,加左仆射,沈伦加右仆射,贾琰晋升为左正谏大夫,其余有功人等,皆有封赏升用。同时把先帝治国理政原则浓缩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八字,表明心迹,显示自己会继承先帝遗志,朝堂才逐渐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