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集《佛法修学概要》
通摄受你,这个是佛陀身业的说法。
第二个,“佛吼而吼。”佛陀主要是透过口业,因为印度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所有的道理都是口耳相传。
这是一个总标,佛陀的说法是由身业跟口业两个法来交互地运用。
再看别明。
佛陀的说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先说明说法的内容;再说明说法的功德;最后再说明说法的次第。我们先看佛陀说法的内容,这个地方讲出了八段:“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这八段,古德把它切成两块。前面四个是讲众生学习的过程,后面四个是讲佛陀施设法门的善巧。
我们先看佛陀这一块,佛陀说法是采取什么方式。佛陀采取的方式,第一个是震法雷,这个古人叫作法无碍。佛陀觉悟道理是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体验,他从相状里面先悟到因果的道理,悟到无常的苦谛,再悟到中道的真空妙有,这个道理深妙不可思议!“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是一般人能够马上接受的。
所以,佛陀要施设一些方便,先开方便门,再示真实相。佛陀怎么办呢?施设念佛法门、布施法门、持戒法门,佛陀要示现很多很多的门,让我们慢慢地进入到这个房子里面来。这个“雷”就是触动你的善根,春雷一打,百花萌芽,虽然我们过去生也有善根,但是这个善根要有“雷”打才能够触动,所以我们要透过很多法门。你看中国佛教,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唱一唱很感动,就学佛了,这个《炉香赞》就是一个法门。
第二个,曜法电,这个法门的背后有义无碍,所有的法门都有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事修一定有理观。每一个法门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道在引导这个法门的,就象一定有眼睛引导一样。比方说净土的念佛法门,你创造一个佛号音声,这是一个法门。其实创造佛号不难,但是你怎么引导佛号,这是理观,净土宗理观只有一个,就是“顺从本愿”,这就是净土宗的道。圣道门的道呢?它不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定要有一个即空、即假、即中三观的智慧,空假中的智慧,以它为道。
所以,这个曜法电,“电”就是光明。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做什么事,他只是知道这一个行为,他不知道这个当中有什么智慧来引导,他没有般若智慧,所以不能构成波罗蜜;佛法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一定有一个道引导你,这是不同的地方。所以它的“雷”完了以后,“电”出现光明,义无碍。
第三个,辞无碍。修行不是简单的,佛陀要创造很多的言词,来解释这个法门,鼓励我们,摄受我们,所以佛陀讲了很多的话来鼓励我们,只要你愿意踏出第一步,你就可以改变。佛陀施设很多的言词,就像雨来滋润所有的草木,让草木慢慢地成长,这是言词摄受。
第四个,乐说无碍。佛陀大悲心,你看《楞严经》,只要大部的经典,你就会发觉佛陀的慈悲,佛陀讲一个道理绝对不是讲一次。你看佛陀讲“十番显见”,佛陀要讲这个真空妙有的道理,用十种角度。先讲第一次你不懂没关系,再讲第二次,你还不懂再换一个角度,用十个角度来发明真空妙有的道理。在《楞严经》,佛陀先破妄,“七处破妄”,破除妄想不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是我们无始劫来攀缘相状沾染了满身的习气。破妄以后,显真,用十种角度,“十番显见”。“七处破妄,十番显见”,把这个读完,你会觉得佛陀的慈悲心不可思议,考虑太周到了,这就是所谓的乐说无碍。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是采取四个角度:第一个,施设法门,开显义理,用言词摄受;最后佛陀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这个是约着佛陀这一块来说明佛陀说法的内容。
我们众生在接受佛法这一块的内容,也有四个次第:
第一个,扣法鼓。这个古人判作闻慧,听闻佛法。这个鼓有警觉的作用。我们刚开始听闻佛法会很惊讶,因为我们习惯性就是顺生死流,我们习惯性攀缘相状,到相状里面造业,然后流转生死。佛陀告诉我们要把心收回来,不要攀缘相状,要安住道理。所以刚开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因为跟我们的习气是违背的,所以产生很大的警觉。
第二个,吹法螺。这个螺就是绵延不断了。佛法听闻以后,我们不断地去思惟。佛陀是用音声说法,语言说法,这个是文中有道,文以载道。比方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字有道,你不断地思惟,就把这个文字里的道,消化成你心中的道,这个道它就能够绵延不断地在心中出现,就像螺的声音绵延不断。这个是思慧。
第三个,执法剑。这个就有禅定了。从我们对佛法的胜解,这个思慧的胜解,到禅定的加持叫断烦恼,这个剑就是断烦恼。
最后,闻思修证,“证”就是建法幢,心中的道坚固地建立起来。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听闻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诸位!你不可以说上课来听课,然后你回去以后就继续打妄想,不可以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