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维亚德林手上端着水果味甜茶的“大缸”,咕咚一口,无奈摇头。
上来甩出三部这么大篇幅的钢协,自己连谱都没读完一遍,然后这家伙直接开始了?
范宁前方钢琴上面呈着的并非独奏分谱,而是总谱。钢琴声部每页仅占了两行,或在配器较少的段落占了四行。
这无疑会导致翻谱的频率过快,但没关系,范宁不用腾手出来,谱子就自己翻动了。
你这是让我现学现教是吧。维亚德林明显看出,范宁在特意让他看出乐队和钢琴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自己。
作为感官敏锐程度已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池”之邃晓者,他的视觉可以清晰地浏览到总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和术语,而耳朵则在持续捕捉范宁弹奏的细节。
所有亮点或瑕疵一览无余。
听到柴一
也大致清楚了自己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启发和点拨。
所有的教学作品,他都会提前做好和声与曲式分析,提前标记自己在比对研究中觉得应该注意的点,当然他会用铅笔,便于老师之后勘误。
“那么,维持刚刚和弦音程的处理不变.但在渐强的同时,又试着把节奏强调得更加均匀,更加自律。”
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
艺术作品不分高低,但审美活动分高低。
一般来说,当你知道一段音乐为什么爽后,你会觉得更爽,这能让“耳朵怀孕”进化为“颅内高潮”。
“而
当今专业钢琴家对手指机能、技法前沿和曲目深度广度的开发,是很多作曲或指挥家精力无暇顾及到的。
对于如前世李斯特或这里的李·维亚德林一般的存在,他们的钢琴技巧和思想深度早已经突破了人类与时代的极限,或者说,极限由他们划定,在旁人苦苦追寻其背影的时候,他们却仍在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己突破自己。
这是一片迂回上升的齐奏音群,范宁试了两次感觉不对,维亚德林在旁边钢琴坐下,示范并讲解道:“听我每小节
维亚德林不清楚范宁写这些曲子费时多久,但他清楚范宁的技巧水准,就算写得出这些艰深的音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演奏出这种效果。
“‘点’主要是针对于那些大量的跳音本身,短促的或粘连的。比如就这个
“我明白了。”范宁脱口而出。“7级进1级,6级下5级,4级下3级,或是四度上行,类似属-主解决或离调的音程.”
今天的课程,他作了充足准备。或者说他早从收到安东老师的介绍信后就开始准备了。
范宁刚刚弹完拉二
维亚德林又道:“‘线’是横向的旋律,跑动性较强或线条较长的。还是这个乐章,183小节,你弹一遍。”
维亚德林则觉得,自己从来没教过这么“好教”的学生。
“有没有想过你开头这种激动人心又蠢蠢欲动的情绪是怎么来的?”维亚德林问道。
即使维亚德林这样的传奇钢琴家,也被范宁的演绎所打动了。
“弹黑键的手指略往琴键趴点。”
“这句半音阶,看我的手。”
“你记住你的力量来源只有三个:小臂自然下垂的力、掌关节撑起来的力、还有指尖的抓力,其他的都是不科学的,统统卸掉。”
在范宁看来,如果到了上课的时候,还需要老师讲解作品背景,还需要去合奏双手,还去校对那部分自己本应该自行解决的指法、节奏或踏板,那是罪恶的态度,浪费金钱也浪费生命。
“小三和弦的框架让其苍凉而激振人心,夹杂其中的小二度冲突让其压抑而作势欲发。”
范宁
这种循环是基础,但有时灵感难以形容,所以语言的启示也十分重要,有时老师某句出彩的形容概括,能让瓶颈瞬间被突破。
“对。”
“很好,这就是‘面’的思考。”维亚德林同意范宁的“爽点”分析,“那么现在,稳住大和弦最上方的音色,就是那个重复9小节的do,然后强化中声部暗含的小二度级进冲突,你试试?”
“对了,就是这种类似的感觉。”
“倾向,还是倾向性的思考,比如,这些标定了色彩的走向.”维亚德林声音又起,在范宁视野中,总谱上的几组相邻和弦的音符符头似乎突然紧缩了一下。
“想象某种节制而压抑本性的人生,就如深沉、浑厚、蠢蠢欲动的音响最后的八度音符,钟声越来越凝重,然后一切倏然坍塌,去他妈的节制!去他妈的礼数!欲望和感情喷薄而出,爆发出音响的洪流,如同释放一切的呐喊!!”
范宁依言照做。
“渐强的力度?”范宁答道,这个回答似乎更简单更常规。
“85-87小节的音群?”
范宁演奏完了柴一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