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旧日音乐家 > 第265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第265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范宁太好教了。

“具体点,什么复和弦,什么音程?”

“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两个单词,对吗?实际上,这部作品想弹出效果,精髓就在于设计出契合的指法与精妙的踏板,它的所有艰深技法都是基于这两个元素呈现的。指法的设计原理关系到这首曲子中‘点’和‘线’的关系,而踏板的思考关系到‘面’的复杂和声处理。”

范宁依言重新弹奏这片欢腾跳跃的音群。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范宁按照维亚德林的“点线面”提示,触类旁通地解决了大量类似的片段,他觉得自己对柴一的演绎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拉二”开头的处理方式,范宁和很多观点有过交流,但都是停留在“模仿钟声渐强”、“找感觉”或“酝酿那种情绪”的范畴。

这种级别的钢琴课,不可能将时间用在弹熟曲子上,甚至不可能用在细节精修上。

“25小节,这里旋律到你了,和弦高音是旋律,或者我说的‘线’的走向,虽然你在弹和弦的‘面’,但是手腕要更加照顾四五指的动作。”

音乐作品一旦诞生出来,解读权便不再只属于作曲家自己,两者的“格”具有相对独立性,作曲家无法用排他的方式定义何种演绎是唯一的权威。

这个味道,挺对劲啊.

这个原因并非是很多人想的“大师活在过去”、“后人青黄不接”那么简单,而是这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和细分,民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也在与日俱增。

“不对,你试着将和弦的全部音下落保持,然后,单抬指弹奏这几个单音。”

上课的内容,必须先练到自己进无可进,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另几处片段,范宁再次领悟了维亚德林的意图。

在范宁前世,如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一批作曲大师,都有自己演奏自己作品的录音存世,但在众多版本中,却未必能算上是最顶级,只能说是权威之一,以及.额外具有独特参考性的史料视角。

“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毫无疑问地极深极广,不知道在其中投入了多少思考,虽然手指机能的训练成效无法‘碾压式’地征服它,但每一寸技巧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率“

“没错,你的音群单看起来质量稳定,但总体走向思考过少,像是堆砌。像这种小调和声进行,你在写它时最大的倾向性音程解决是什么?”

一首乐曲、一幅画作、一支舞蹈、一部诗歌,有人感受不到“爽点”,有人感受得到。而有人不仅能感受,还知道它爽在哪里。

这三部前世就“摸着玩过”的钢协,这大半年他费了很多个人时间来练习。

这8个小节的和弦还能这么理解?

范宁回到

“整部作品的情绪走向,是从人生的困境、压抑与愁苦,到沉静、冥思和自省,再到最后于暴风雨中放声歌唱”

所以“钢琴家指导作曲家弹他自己创作的钢琴曲”这种现象并不算什么悖论,随着音乐时期往前发展,类似以往的“全才型”音乐家在变少。

“左手重音要比其他重,又要再比右手弱一点。”

“就如一个东西外表平静不变,内部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又一直延迟未决。”维亚德林补充道。

他会把所有自己能做的努力全做到位,然后就等你来推动那几处关键的节点,并且,几次就通。

范宁重新落键,弹到

“这般出来的声音,若他人想与之并肩的话,水准至少需要超过他一大截,青年钢琴家是绝对无法比拟的”

他重新弹奏,强化这些音程的运动感,声音线条立马大有改观。

“复和弦的音程冲突,”和声分析作得不能再熟的范宁脱口而出。

“咚!咚!咚!——”“咚!咚!咚!——”

范宁根据提示弹

一定经过了十分刻苦的练习过程。

维亚德林很满意地点头,他接下来本来要说两层问题,结果范宁自己就已经悟到了一层。

范宁眼神亮起。

“层次立马多出两层。”范宁了然,尝试模仿。

“至于最后的‘面’,就是纵向的思考,比如

演奏中的范宁无疑渴望这样的境界,他对音乐的每一个领域都充满热枕,愿意用人生的全部精力攀升至高处。

演奏家的二度演绎同样是艺术创作过程,甚至有些音乐美学理论认为欣赏者或乐评家的解读还可视为三度创作。

这种级别的钢琴课,主要就是依赖“演示-模仿”的循环,老师知不知道该演示哪,能不能清晰,学生能不能听出和自己的不同,模仿能不能到位,都决定着灵感传递的效率。

这一点是范宁前世就养成的习惯:在自己校园时光的业余生涯中,他十分珍惜为数不多的能得到专业教授指导的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