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我这气息就再喘不匀了。往日他的眉眼、发丝,与装束,此刻望着,愈发不顺眼起来,我的心绪也漂泊不定。
“我理解你读书时的情绪,樊少子。”他似安抚,我雀跃地敲敲桌面,立刻坐直身子,将长发拢至耳后。
刘恒本没有笑的,可他的目光跟随我的指尖,一点一点扬起唇角。
“鲁国史官为正名分、名实,借春秋唤回崩坏的‘礼’。”他说,“庄公定社稷,执政以宽,极利于后嗣。他又富有才能,继位时,情势宜徐图之,于是顺应而为。
“而无论晋侯有意,亦或避西戎,他封出曲沃,目的最终落空。晋国内长年战乱,武公继位,更违背周礼的继承制。不怪你惋惜。”
“......王上,那你呢,你会有此心绪吗?”我开口。
尽管声音很轻,但身旁人却敏锐地捕捉住。刘恒平视我的眼睛,就好像他动摇了,他答道:“或许我.......但真有一日,我不会逼反......”
“大王,樊少子!”
女使急匆匆跑入堂屋。她行礼,额发上沾几滴汗水,“桃羹已备好,是否此刻就用呢?”
刘恒的话好似风吹即散的白絮,朦朦胧胧地盖了我满身。他未说完,这回,我却什么都猜不出来了。
我抬手制止女使,匆忙侧过身,额头差点抵上刘恒的左肩,悄声求他继续讲,“王上......王上?”
他摇头,将书卷一推,漫天不明不白的绒絮顷刻消散。
刘恒从容不迫地起身,牵过我的手,恍若我们从没有提过左氏,“以后吧。寡人不想错过你的桃羹。”
我顺着他的步伐,极力缩短这段距离,左手摸出一块素净的薄配巾,欲递给女使擦拭汗水。
经过时,我刻意放慢脚步。她应该望见我的动作了,轻轻抬一点头,碎发随之摇晃,却并未做出任何反应,像杳无回音的信约。
女使发丝下的面颊微红,走出三步,我才骤然想起那非礼勿视的名目来。
刘恒不像以前了,这一刻,他的指腹柔软地握住我,却无论如何也抽不回来。我走在他身边,如跌入一湾蓬松的梦里。
他轻巧地填满我掌心空白,位置并不正,也不自在,指尖织就了一张歪歪斜斜的网。灼热光浪本该如影随形,可我在泛白的日光里盗了些凉,心绪浸于一层潮湿的雾气。
刘恒将我领在身侧,行至正案前,我却挑了他的对面落座。
案上摆一对青釉罐,罐口很小,我垂头直直地向内望。浅色羹汤没有倒影,桃诸浮在表面,晶莹剔透,依稀可见些许未化的盐。
身前人将它平推给我。我还未动,刘恒就已然舀了一勺,平静而迅速地咽下。
我忽忆起礼记所书,与国君同进食有揖让、周旋之礼。但自河东郡的雪夜,刘恒注视我咬第一口饵饼而始,他就从未细究过这些。
刘恒未作评价,他的瓷勺只是一次再一次地起伏。在周遭流淌的沉默里,像很喜欢我的羹汤般,一刻也舍不得停箸。
我尝第三块桃诸时,身后有人踏进正室,他行礼的声音隔很远传来。
“大王,邸报到了。”
声线虚虚浮浮的,原本流利的话语乍然断了,好似一瞬的窒息。这声音着实耳熟,我转身仔细瞧,却只望见他飞快低头时柔顺的缁巾。
刘恒的袍服从我身侧掠过,像一阵凛冽的山风。他的动作不留一丝余裕,我回头与空席对坐,继续执起勺。
他低语几句,命令快而明了,最后道:“……下次不要了,你明白什么。”
侍从不敢应声般沉默。片刻后,脚步声也一同消失了。
邸报横在案上,囊笥外以绳结捆扎。不牢固的缝隙处,全用胶泥加封,看着就极难拆。
我深深吸一口气,边识官印,边对面前人缓慢道:“王上你……你都亲自去接了。还训人。”
“自作聪明的人。”刘恒注视着我,视线像穿透湖底的笔直日光,“若非有需,早就不想用了。”
有需.......?
他又带了些宽纵,“不过樊少子,你的羹汤我也会接。”
刘恒念我的名字,像在喉头滚过千万遍。
我勉强对他扯出一个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