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深
诸葛筠耳聋眼花。
诸葛筠看向姝妍,眼中一阵伤痛:“你知道吗……这道圣旨……是先帝的。”
姝妍垂目,不忍卒看。
“先帝的旨意……先帝!哈哈哈!”诸葛筠又转向琉香,仰头悲哀地看着她,随后一阵绝望的大笑,直笑得姝妍头皮发麻。
诸葛筠边笑边摇头,她哭着拽住姝妍的胳膊:“先帝是个死人,他竟然还能在五年之后活过来,主宰我的婚事!姐姐、姐姐……这是不是天意?!你、你说啊!”
姝妍想替她抹干泪痕,可是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擦不干诸葛筠的眼泪。她一遍一遍替诸葛筠抹过眼角、脸颊、唇边……直到满手都染了她的泪。
“你有喜欢的人吗?有吗?”诸葛筠又摇着琉香的肩膀,后者垂首摇头,不知如何是好。诸葛筠回过头看姝妍,面色犹同槁木:“若我不知爱为何物,入宫便罢……我认了!我没什么可怨可恨的。可……可偏偏我随了他去过江东!我既然已经感到了喜欢,还怎么能装作不知道啊!你告诉我,到底怎样才能装成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诸葛筠一直闹到三更,夜色浓稠之时,她好容易睡下,姝妍为她简单处理了手上的划伤,方得起身回去。
黄夫人在城郊的宅邸一住便是一年,待秋霜换上了夏阳,她的沉疴却没有一点起色。姝妍先后去看过几次,自宫中旨意下到相府,黄夫人和女儿只见了一面。怀薇说自打诸葛乔捐躯为国,夫人心中便有不平。如今阿筠的婚事彻底击垮了她。黄夫人深知女儿的性子:阿筠心性坦直,宫中女人们为争一分微薄的宠爱而做的那些,她算计不来。黄夫人由此在心中怪责了丞相——他竟将女儿的终身当成不可言说的秘事,多年以来对最亲密的人都绝口未提。
失望与悲怒交杂,夫人连日呕血,身体是肉眼可见的消弭下去。
吴太后似是这桩婚事里最欢心的一个。诸葛筠进宫的日子是她亲自择选的,说是待九月丞相还朝,拜过相府,礼迎。
陛下格外喜爱诸葛筠,这基于他们自小葆有的那份纯然的情谊。
承着这份君王之爱,诸葛筠还未伴驾,便已册封贵人。如今宫中久承恩泽的向氏,在陛下还是东宫的时候就是侧妃,侍奉三年,也不过慢慢地才得了“贵人”的封号。而陛下长子刘璿之母王氏,理当母凭子贵,地位却也不及向氏,不过是个“美人”。
此封赏一下,朝野皆知,诸葛筠是陛下极为爱重之人。姝妍却只有担忧的心情,不知这份沉甸甸的爱重,对诸葛筠是福是祸。
君王之爱如同瓦上霜,均非长久之物。
暮霭沉沉,月华初显,姝妍才辞别黄氏,带着诸葛瞻步行回家。晚风迎面,姝妍将诸葛瞻背风而抱,脚下便加快了。一路上诸葛瞻都在好奇地打量这条不同于自己家门前的路。口中咿咿呀呀,像在唱歌,又像自语。怀薇最终还是将瞻儿嘱托给姝妍,希望她能将这小孩子带回家中照看几日。
黄夫人眼下离不了人,怀薇唯有目不交睫、悉心侍奉。而丞相依旧远在汉中,听闻此次伐魏,大军出至建威,在武都、阴平二郡附近将魏雍州刺史郭淮逼退。他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家中。府中状况竟如同当年黄夫人所说过的那样,迫着怀薇成了主心骨。
姝妍稍显犹豫。一来,她从未照顾过孩子。二来,心情不畅,只恐疏忽大意。怀薇的托付终是一番恳切,姝妍只好答应。
诸葛瞻刚会读一些简明的字,每日只趴在姜维的书案上用小手指指点点,口里咿呀着,念一念,再停一停,旁人走不进他的世界,他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他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武夫,可在这间屋子里,书卷气倒是浓得很。姝妍第一次走进来的时候,难免惊诧。她看见码了几排、极为整洁的各样书册,还有几个半人高的木箱——估计赶不及认真安置——她掀开箱盖,同样是满目的竹简。
她偶然看到他那案头摊着部写了一半的东西,拿起细读,不禁在心下笑起他。
写了半章,竟是郑玄老先生的《三礼注·仪礼卷》。大抵是他默写来的,因此缺了几句。
有些巧了。自与已故尚书令刘巴借了完整的郑注《三礼》,姝妍从十四岁抄到十七岁,才将《仪礼》、《礼记》及《周礼》三卷全部抄完。如今这三卷就整整齐齐码在她原先的房间里。
有些事的确不可深酌,若非要细细想来,便是巧合。
她心中一阵泛着暖意的酸麻。
每日晨起之后,姝妍便任诸葛瞻在案头翻看,有时倒了砚台,乱了书册,姝妍也不去管他,只等一天结束再拾掇。午后便抱着他出门晒太阳,领着他在小院里走走跳跳的,舒展筋骨。睡前总会给他讲一个两汉故事,诸如提縈救父、金屋藏娇,有时也讲些伏波先祖追随光武中兴汉室的事,一来二去,倒也讲了几天。相府却一直没有来人将诸葛瞻接回去,姝妍只当是聂夫人近日劳累,无暇顾及诸葛瞻。
然而过了半月也没有动静。